第三节鲁迅的一生
一、鲁迅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周樟寿时期)
1881年9月25日生于绍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又名豫山。后在南京求学时,叔祖改名为周树人。
阿张、长庚、胡羊尾巴。
六岁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十二岁往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
十三岁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十六岁,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家境益艰。
童年生活与人的一生?
余华曾说:“一个人的童年是决定他一生的,世界给我们的最初图像就是在这时候出现。每个人其实都一样,童年会左右他的人生,虽然他长大以后可能会做这样或那样的工作,但无论他做什么,世界的图像是不可能更改的,充其量只是做了一些修改而已。只不过有些人修改得多一点,有些人修改得少一点。决定命运的最好时机就是童年。”
二、鲁迅的青年生活(周树人南京时期)
十八岁,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十九岁,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二十一岁,十二月,矿路学堂毕业。
浓浓的亲情: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谋生无奈日奔驰, 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 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 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 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 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 文章得失不由人。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1901年)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形成个性:
莲蓬人
芰裳行带处仙乡,
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
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
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
莫随残叶堕寒塘。
周树人日本时期:
二十二岁,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第三节鲁迅的一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