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免费下载题讲座 继续教育欢迎下载欢迎下载.doc题讲座
高中历史必修Ⅱ“现代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的教学研究
白幼蒂 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
1917 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单一模式让位于多种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是其中的两种主要模式。
第一部分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知识结构】
20 世纪 2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加之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普遍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过热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终于酿成了 1929- 1933年的经济危机。依靠市场进行自发调节应对危机的失灵,说明“放任自由”经济政策无法适应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与垄断集团的发展。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担当起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责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936年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放任自由为特点的资本主义近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七十年代初,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社会主义的“计划”也为西方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从所有制→财政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对经济全面干预。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新变化,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0世纪 70年代,面对经济的“滞胀”状态,西方国家采取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
课程标准: 6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 了解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依据课程标准,这一专题包括三个学习要点。
第一, 1929- 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里有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要求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第二层次要求对罗斯福新政背景的认识,除第一层次的知识外,还应包括对胡佛应对措施失败的分析。
第二,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面对大危机自我调整的成功范例。这一要点既是本专题的重点,又在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中应通过新政的措施,分析特点,进行评价。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是罗斯福新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和发展。学习中注重把握“新”变化的表现和实质。
学习本专题要把握一个中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重点是把握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难点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点难点分析】
1. 1929 - 1933年的经济危机
(1) 全面认识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机械的罗列美国爆发危机的原因。建议从产销矛盾入手,具体分析造成生产过热和消费不足的原因。二是否认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实际上, 生产能力的扩大与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矛盾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
(2) 对胡佛应对危机政策的认识
面对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用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他限制政府对企业的援助;无视大量失业人口,迟迟不进行救济;动用武力镇压索取退役金的失业退伍军人。
胡佛执行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即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标志着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的产生。他认为市场调节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值规律,自由竞争,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这一政策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政策。
1932 年胡佛政府被迫采取了:联邦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企的措施。属于暂时、个别、小规模的干预。结果不能缓解危机。也有的史学家认为:胡佛政府后期的措施,客观上对罗斯福新政有借鉴作用。
2.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特点与评价
1933 年,美国颁布了银行法、第一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通过法律,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以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新政的显著特点。
新政的积极作用和开创性: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和保障
专免费下载题讲座 继续教育欢迎下载欢迎下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