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解读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郑颖
“七五普法”百场法治讲座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规范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QIAN YAN
前言
民法总则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协调了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则与有关单行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将更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成为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依据,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亦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QIAN YAN
前言
CONTENTS
出台背景
一
出台意义
二
《民法总则》若干重要精神解读
三
目录
从1907年《大清民律草案》起,中国民法典编纂走过了百年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民法典编纂半个世纪中有五次尝试:
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终止)
1962年,二次起草,1964年完成了草案(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三次起草,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经济改革、社会转型,停止)。到1986年制定了《民法通则》。
2002年12月,四次起草,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对民法草案分歧较大,被搁置)。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一、出台背景
新中国民事立法“三阶段”
1950-1985:《婚姻法》一枝独秀
1986-2016:《民法通则》+ 单行法
2017-2020:《民法总则》《民法典》
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继承法、公司法、海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
一、出台背景
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编纂出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法典,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出台背景
民法通则
民法总则
基本状况
,,共9章156条。
,,共11章206条。
功能定位
暂代民法典功能
民法典的组成部分(总则)
区别对比
不只是一字之差
相互关系
民法总则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我的光荣不在于打胜了四十个战役,滑铁卢会摧毁这么多的胜利……,但不会被任何东西摧毁的,会永远存在的,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波拿巴
二、出台意义
,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出台意义-民法典
民法总则解读(普法2017.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