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MS模型
本章内容
序言
一、存款人行为的解释
二、银行行为的解释
三、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四、银行危机的机制
序言
1、货币供给模型的建立过程回顾;
2、我们已经知道存款人和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但是却不知道存款人和银行行为的机制,因此无法预测货币供给;
3、货币供给模型尽管结构简单,却是分析货币供给过程的基础;
4、本章将对存款人和银行的行为进行解释,使货币供给模型更加完整。
一、存款人行为的解释
存款人的行为通过影响c和t两个存款比率影响货币供给;
在两个存款比率中,c值得更加认真研究;
从美国的货币史来看,c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9-1933大萧条时期,c急剧上升被认为是导致MS急剧下跌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其他时期,c也在不断波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一)c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c的变动是存款人想要持有的资产C和D数量的相对变动,是资产组合调整的结果,因此分析c的变动必须以资产需求理论为基础。
在影响资产需求的四个因素中,风险和流动性对于c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因素是财富量和预期收益率的变化。
(一)c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1、财富量(W)变动对c的影响
2、预期收益变动对c的影响
(1)支票存款(D)的利率(i)变动对c的影响
从本质上而言,银行对C不支付利息,对D支付利息,因此D的利率变动会影响C与D的相对收益。1933-1980年间,银行对D不支付利息,提供的服务可以看成隐含的利息支付。
2、预期收益变动对c的影响
(2)银行危机(Bank Panics)对c的影响
银行危机的内涵:许多银行同时破产倒闭的情形。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银行破产。
当时,银行体系几乎崩溃,c急剧上升,人们大量提取现金而不是存入银行,对银行体系失去了信心。资产需求理论能否解释这个现象?
在1934年1月1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创立之前,银行破产意味着存款人不能足额收回其存款。
2、预期收益变动对c的影响
银行危机对存款的预期收益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存款的预期收益是负的。根据资产需求理论,银行危机对c的影响如下:
2、预期收益变动对c的影响
(3)非法业务对c的影响
非法业务的数量也会影响D的预期收益;
如果某人或者某银行想要从事非法业务,支票交易通常容易调查,而现金交易却相对安全,因此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的预期收益相对较高。
夏馨雨最新照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