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危害及地震预警研究
摘要:近几年,我国频繁出现地震,其带来的危害相当严重。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震的巨大危害,尤其是我国地震预警的现状,最后提出几点地震预警的建议。
关键词:地震危害地震预警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一、中国的客观地理条件
中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在20世纪里,,其中两次发生在我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六左右;然而中国的陆地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而造成地震死亡的人数竟达到全球的1/2以上。当然这也有特殊原因,一是中国的人口密、人口多;中国的经济落后,房屋不坚固,容易倒塌,容易坏;第三与中国的地震活动强烈频繁有密切关系。
二、地震预警科学水平
地震预警有三个关键:地震预警科学水平、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应对灾害的社会素质。中虽领先各国,却仍处于“荆天棘地”的摸索前行时期;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应对灾害的社会素质,均亟待提高。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地震科学水平酝酿着飞跃。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于2000年通过国家验收。总投资近23亿人民币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在汶川地震一个月前的2008年4月11日刚刚通过验收。唐山地震之后全国有群众测报点3万多个,业余测报人员20万人,,堪称群测群防大省,但是,群测群防队伍被认为科学性不足,1979年开始整顿,1980年底全国测报点降到5000多个,业余测报人员降到2万,四川到了1985年,含重庆,全省不到1000人做这个工作。
2006年唐山地震30年,中者访问时说,我们国家对20多次地震做过较为成功的预报,目前能做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大概是10%。1990年以来被成功预报的地震,:4级地震、:、:、四川甘孜白玉———:、:、、-:地震群;、:、四川绵竹(震中在汉旺镇):、:、:、:、:、开幕式前发生的“亚运会地震”。其中有三次地震,四川甘孜白玉、云南宁蒗、四川绵竹都是因四川地震工作者的临震预报,而被成功预警的。
三、政府的危机管
地震危害及地震预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