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十二届五次会议
提案综合分析报告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履职尽责,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现作如下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提案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基本情况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十二届五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共收到提案658件,经审查和合并,立案606件(其中,7件由18件提案合并而成),暂不立案41件。立案提案中,涉及经济建设方面的136件,%;涉及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215件,%;涉及科教文卫体方面的146件,%;涉及社会法制方面的101件,%;其他方面的提案8件,%。
(二)主要特点
一是提案质量明显提升。绝大部分提案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情况清楚,建议具体。从立案数量看,%;从不立案提案数量来看,去年是83件,今年只有41件,这都说明提案的质量有较大提高。
二是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广大提案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聚焦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推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
三是集体提案数量增长。今年集体提案164件,比去年增加了16件。其中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提案129件,人民团体提案11件,界别提案4件,市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20件。集体提案以其质量高、代表性强成为政协建议案和重点提案的主要来源。今年政协的3件建议案和6件重点提案,都是在市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界别、政协专委会提出的集体提案基础上形成的。
二、提案关注度高的几个主要问题
经梳理分析,本次会议提案关注度高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全面创新改革。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武汉新的战略使命,是武汉改革发展历程中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这部分提案共有65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案呼吁:加快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新兴产业体系;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推进“创谷计划”为契机,加快环高校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我市研发产业;加快推进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快车联网产业发展;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加快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打造全国最大激光产业基地。二是营造全面创新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关于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有关建议》《关于成立武汉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促进会的建议》《关于把武汉打造成让科技人员最先富起来的城市的建议》等提案,从建设创业街区、创业园区,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创办各类新型孵化器,让“众创空间”遍布全城,搭建改革创新载体;积极宣传创新政策、创新人物和创新典型,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人员更自由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建议。三是强化民营企业在创新改革中的主体作用。这类提案建议:推动落实“汉十条”、“黄金十条”,引导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开展校企、研企、专题、团队等产学研对接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产业升级;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大财税、政府采购、高科技企业认定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引导创新资源向民营企业集聚
;培育一批民营科技创新企业,加强研发和品牌建设,跨界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具有国内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二)关于改善生态环境。这部分提案共有52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绵城市建设。共8件,分别从加快编制建设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探索建立健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尽快出台《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严格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对有违反此项规定的进行严厉处罚等方面提出建议。二是垃圾的回收利用。共8件,主要从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如《关于促进武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扩大我市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项目产能,消纳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污染的建议》《关于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垃圾分
政协武汉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