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改革
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的根本属性
人才培养
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系统化的专业建设体系
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设计体系
系统化的实验实训建设与运行体系
系统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体系
系统化的日常教学管理与运行体系
系统化的培养模式体系
系统化的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体系
提纲
一、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二、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三、高职院校系统化教学管理与运行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四、高职院校“说专业”活动解析
五、高职院校“说课”活动解析
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一、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模式
方法论
形态结构
客观规律
具体表现
解决方案
是指运作主体基于一定的预期目标需要,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要素进行排列组合,并在动态中予以监控和调整的相对稳定的体系。
人才培养
软件
条件
学校办学模式
平台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特点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支撑
教
学
模
式
课程模式
师资模式
实施条件
硬件
条件
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平台
实施条件
学校所处地域、环境、产业条件
实施
基础
决定因素
实施方式
实施基础
一、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模式体系
办学模式: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呈现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程式。
两种方式
一是对学校经验
的模式化总结
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
设计、实验、总结出的
某种模式
人才培养的宏观范畴;
是各项工作的核心;
是学校发展的基本要素。
一、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模式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这种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合乎一定的准则,并具有可推广性;解决教育中“培养什么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既不能限定在教学过程中,
又不能泛化到高校的整个管理层面;
它是一种结构与过程的统一,
是静态的样式与动态机制的统一体。
教育观念专业设置
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培养内容、手段与方法
培养制度培养评价
是人才培养的中观范畴;
是具体实施纲领和规范;
是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模式体系
教学模式:则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完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的、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
理论意义上的结构
是指教师、学生、教材
三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关系;
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
各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
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
组合方式
本身不是目的和内容,
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工具和手段;
是教学结构稳定而简明的理论框架
是教学诸因素的状态组合
是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是人才培养的微观范畴,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模式体系
课程模式: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制订教学评价原则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系统。
是在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下
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落实方法,
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
一、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模式体系
一、高职院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 陕西工院机制专业培养模式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
办学模式
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
学校人才培养
模式
工学六融合
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
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