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脱肛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1
外科教研室制作
定义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
特点是以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驰。
2
外科教研室制作
病因病机
小儿气血未旺,老年气血衰退,分娩过多、用力耗气,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等。
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肛管直肠脱出。
3
外科教研室制作
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
小儿发育未成熟:骶骨曲未形成,支持组织尚不够强健。
体质虚衰:肛门直肠周围支持组织薄弱。
慢性疾病:慢性咳嗽、泻痢、便秘等。
神经、肌肉损伤。
脱出性疾病诱发:内痔、息肉痔、肥大肛乳头脱出。
4
外科教研室制作
诊断:
临床表现:粘膜或肠管脱出肛外。患者常有大便不净和大便不畅,或下腹部坠痛,腰部、腹股沟及两侧下肢有痠胀和沉重感。因直肠粘膜反复脱出暴露在外,常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故肛门可流出粘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体查:可见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镜见直肠粘膜折叠。
分度:直肠脱垂可分为三度。
5
外科教研室制作
分度
Ⅰ度脱垂: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
Ⅱ度脱垂:直肠全层脱出,长5-10cm,呈圆锥形,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
Ⅲ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驰无力。
6
外科教研室制作
肛脱度Ⅰ
Ⅱ度脱肛
7
外科教研室制作
Ⅲ度脱肛
8
外科教研室制作
鉴别诊断:
脱肛与内痔鉴别
一度脱肛
环状粘膜脱出
不易出血
嫩红或鲜红
内痔
痔核分颗脱出
容易出血
紫红或暗红
9
外科教研室制作
辩证论治:
内治
脾虚气陷:单纯脱出-补气升提,收敛固涩-补中益气汤
湿热下注:脱出伴有水肿或糜烂-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
外治
熏洗:苦参汤加味
外敷:五倍子散或马勃散
10
外科教研室制作
肛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