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参观地点:
北京昌平区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
北京燕京啤酒厂
2011年3月份,我们先后参观了阿苏卫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北京酒仙桥污
水处理厂、北京燕京啤酒厂,进行了10个多小时的认识实习。此次实习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环境工程的实际应用,垃圾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工艺技术,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啤酒的制造过程。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废物处理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条件付于实践。知识的储备,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不付诸实践的知识是徒劳的。在于老师,陈老师,王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分
别到阿苏卫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北京燕京啤酒厂实习。这让我们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利用。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工程的实际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是北京市现有垃圾填埋场里规模最大,用的时间最长,封场最晚的填埋场。北京第一个生活垃圾治理BOT项目,是北京市将社会资本引入环卫领域的示范项目和2008年奥运会重点配套项目。此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距市区约30公里,,主要服务处理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及昌平区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昌平全境垃圾,主要为城市垃圾,无建筑垃圾。东西城垃圾主要用于堆肥而昌平垃圾中无机物较多,进行填埋处理。设计垃圾日处理能力4800吨,约占全市垃圾总量的30%,是北京最大的垃圾综合处理中心。
项目采用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分选、滚筒生物发酵、负压供氧、斗轮翻拌、肥料精致深加工等技术,开辟了我国生物发酵处理生活垃圾的先河。
阿苏卫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按照垃圾产业园区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园区规划建设垃圾分选、堆肥、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填埋气发电、渗滤液处理等项目。
,分别于1994年和2001年建成并投产,是北京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库区面积43公顷,设计标高40米,库容1200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能力2000吨,设计使用
。园区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垃圾进入处理园区先进行分选,有机垃圾进入堆肥厂进行堆肥,可燃物进入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无机物和焚烧残渣进入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置,填埋产生的沼气进行焚烧发电。届时园区日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4800吨,并且实现了垃圾处理方式的机构性调整,垃圾资源化的综合利用率将达到70%。垃圾处理各环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真正成为“环境友好型环卫设施”。
阿苏卫填埋气发电厂设计总装机容量8兆瓦,一期投资约4000万元,于2007年建成并投产;设置2台机组,,年处理填埋气1300万立方米,年上网发电量2100万度,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8万吨。
,与2009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采用滚筒静态好氧发酵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1600吨,日产有机肥500吨。
拟建的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占地面积8公顷,设计日焚烧垃圾1200吨,发电机装机容量25兆瓦,。
从城区垃圾站收集来的垃圾,在大屯装运站经过压缩,由密闭的斯堪尼亚转运车运抵填埋场,经计量系统计量吨位后,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转运车在垃圾作业面卸车后,垃圾由推土机、压实机摊铺压实。垃圾表面用黄土或HDPE膜覆盖,垃圾坝高度在4-5米左右。每十米的高度修建一层垃圾平台,平台四周修建盘山路,边坡做终场覆盖、并进行生态修复。垃圾最终填高至地面以上40米,形成四个平台,最终进行终场覆盖、绿化。
园区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垃圾进入处理园区先进行分选,有机垃圾进入堆肥厂进行堆肥,可燃物进入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无机物和焚烧残渣进入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置,填埋产生的沼气进行焚烧发电。届时园区日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4800吨,并且实现了垃圾处理方式的机构性调整,垃圾资源化的综合利用率将达到70%。垃圾处理各环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真正成为“环境友好型环卫设施”。
抵达阿苏卫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之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阿苏卫处理垃圾的概况以及我们在参观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我们参观了重要设施。其主要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投资稍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并较好地实现了地表的无害化,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
占地面积大,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例如垃圾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场地周边的
环境工程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