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五章 中西文化概论 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 教学课件[精].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
第五章 神秘的魔圈——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第一节语言、思维与文化
第二节羚羊挂角与板上钉钉
第三节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
第四节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曾讲过一个从德国改编过来的故事,说从前有个老太太头一次听外国话,觉得外国话怪得毫无道理,她说:“这明明是水,可英国人偏偏儿要叫它‘窝头’( water),法国人偏偏儿要叫它‘滴漏’(del‘eau),只有咱们中国人好好儿的管它叫‘水’!咱们不但是管它叫‘水’诶,这东西明明儿是‘水’嘿!”赵元任用这个故事说明语言有个特征,即语言跟语言所表达的事物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学者张隆溪就此引申开去:“可是,也许英国老太太会争辩说,这东西明明儿是water:法国老太太又会说,它明明是del' eau;而德国老太太会认为她们都不对,因为在她看来,这东西明明是wasser。这些老太太都没有跳出语言的牢房。她们不明白语言符号完全是约定俗成,其意义完全决定于各自所属的符号系统。可是,要跳出语言的牢房又谈何容易,因为你跳出一个符号系统,不过是进入另一个符号系统,要脱离任何语言系统来思维或表达思维,都是不可思议的。”“有人说,如果亚里士多德会讲汉语,他就不会是亚里士多德;如果孔子会讲英语,他就不是孔子。”学者们认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应该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要深入理解中西的不同文化特质,也离不开对两种语言系统的比较。
第一节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思维、文化紧密关联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8至19世纪之交的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那里,他曾指出:“人从其自身的存在之中编织出语言,在同一过程中他又将自己置于语言的陷阱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周围划出一道魔圈,任何人都无法逃出这道魔圈,他只能从一道魔圈跳入另一道魔圈。”而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一些时间以前,我曾经极其粗略地称语言是存在的家。如果人通过他的语言居于在的宣言和召唤中,那么,我们欧洲人和东方人也许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因此,两家的对话仍然近于不可能。”语言是魔圈,语言是家园。探究两种语言文化,如同在两道魔圈之间艰难地跨越,或许能够一窥奥秘,或许由此走火入魔。海德格尔语言是家的说法倒有几分亲切,诱惑着我们想到别家登门拜访,可依海德格尔的观点,这拜访的结果却又并不乐观:“两家的对话仍然近于不可能”。
关于语言决定思维和文化面貌的系统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前半期,这就是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沃尔夫师徒二人共创的“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他们认为语言不同的人们应该具有相应的不同的思维模式,语言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萨丕尔曾在其影响深远的论著《语言论》(1921)中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没有语言这个工具,人类的思维是难以进行的。同时又指出思维对语言具有反作用,比如一个新概念的产生会影响到语言符号的某种发展变化,思维促进语言的成长。“一个新概念的产生总是在旧语言材料的使用多少有点勉强的时候或是扩大了的时候预示出来;这个概念在具有明确的语言形象之前是不会获得个别的、独立的生命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概念的新符号是用已经存在的语言材料,按照老规矩所制定的极端严格的方式造成的。有了一个词,我们就像松了一口气,本能地觉得一个概念现在归我们使用了。没有符号,我们不会觉得已经掌握了直接认识或了解这个概念的钥匙。假如‘自由’、‘理想’这些词不在我们心里作响,我们会像现在这样准备为自由而死,为理想而奋斗吗?但是我们也知道词不只是钥匙,它也可以是桎梏。”语言既能帮助人们进行思维,成为打开思维之门的钥匙;而语言又能限制人们的思维,成为他们思维的枷锁,即所谓“语言的牢房”。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也有其不尽合理的一面。“它看到了某一民族语言与该民族的思维、文化之间的某种因果联系或对应关系,但是它又把这一联系或关系绝对化起来,变成了决定论或确定论的命题。它用一个按传统是强科学主义的假说(强确定性命题)来处理一个人文性的对象(也即具有或然性、概率性的对象),这正是该理论的根本弱点。”因此,很多学者举出不少例子包括汉语和汉族的例子来反驳这一假说。他们认为:“语言与思维和文化只具有相对的相关性,或一种选择论意义上或概率论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尽管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中的语言决定论受到置疑,但语言与思维、文化联系密切并相互制约的观点是获得充分肯定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对语言与思维现象的系统分析,但却有对言与意关系的独特思考。如《庄子·外物》中的著名命题:“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类似的还有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在言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命题,多强调语言的局限性和精神与思想的不可

第五章 中西文化概论 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 教学课件[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646 KB
  • 时间2018-0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