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导向审计技术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内部控制
本章内容
制度导向审计流程
控制风险评价技术
第一节内部控制
“MOTOROLA”作为中国最大的、最成功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在中国已有16年的历史。摩托罗拉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有着良好的内部控制。摩托罗拉早在30年前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流程管理体系,既形成了内部控制标准,也表现了公司的经营原则。该控制标准对涉及收入、采购、工资、制造、融资、财务报告、计算机系统控制、政府法规、知识产权等各项业务的流程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而且还指出如果不按照标准做将会产生何种风险。
据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财务经理、曾经的内部控制经理崔学农说,摩托罗拉一旦发现了程序上的问题,不仅要求立即予以解决,而且还要改进原来的程序,以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所以摩托罗拉创建75年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财务丑闻。正如摩托罗拉公司总裁加利·吐克先生所说,“内部控制能够帮助我们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
一、内部控制思想的演进
(一)内部牵制制度(20世纪40年代以前)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通常使用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概念,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主要出于保护财产安全的目的而设计的。内部牵制的思想是以账目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行岗位分离。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
(二)内部控制制度(20世纪40年代后)
40年代以后,科学管理思想深入审计。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出版的《内部控制——调整组织的各种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职业会计师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作出了下述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单位内部采用的机构计划和所有有关的调整方法和调整措施,旨在保护单位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审计准则公告》的制定者,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在第1号公告(SAS )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
与内部牵制相比,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在局限于组织内部的分工,其涵盖的范围几乎涉及了单位内部所有的控制程序与方法,但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三)内部控制结构(20世纪80年代后)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55号《审计准则说明书》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为合理保证公司实现具体目标而设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
由三个要素构成:
1、控制环境
2、会计系统
3、控制程序
(四)内部控制框架
1992年9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美国会计协会和管理会计协会共同组成的专门委员会(COSO委员会,即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赞助组织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
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监督
结构
基础
控制环境
信息与沟通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审计准则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制度导向审计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