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6—9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我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及拼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并获取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已达到更好掌握知识的目的。
3、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突破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反复运用地图、游戏等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自主探究,寓教于乐,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通过一系列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互相关系,把“死”知识,变成一幅“活”的中国政区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政区图拼图练习)
中国政区演示拼图。
中国政区挂图
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
了解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
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板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地图册、填充图册
阅读课文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总结归纳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查图,
小组为单位读图、查图,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并相互交流,总结归纳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种类及数量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
,相互交流补充
:教师列举具有特征性的省区,启发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各省区的轮廓特征
,以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师利用课件及拼图游戏组织学生分组竞赛,完成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及分布的巩固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抢答、演示拼图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到我们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