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红山文化所反映的原始宗教信仰1.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红山文化所反映的原始宗教信仰1
引言
近年来红山文化遗址的不断发现和发掘,一再向人们展示着数千年前生活在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先民创造的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数量虽不很多但个性鲜明的文化遗存不仅凝聚着初民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返照着初民原始的思想意识形态。现在看来,对红山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作一番哪怕是初步的归纳和探讨,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它无疑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红山文化先民的精神风貌。这正是笔者不避浅陋,草撰此文的初衷。
研究史前时期人类的宗教信仰现象,在理论和方法上都要受到极大的局限。因为这一时期确切反映和记载人类思想意识的文字尚未产生,研究者面对的是谜一般的死材料。这样的材料令人无法复原当时人的思想,加上古今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巨大变异,大大增加了研究难度。由于此类因素的制约,对这一时期人类思想意识的探讨很大程度上是对实物资料的揣度和解释。理论上属于国外学术界的解释学和宗教符号学,方法论上则是比较文化学的方法。而且,作为比较对象的材料均为晚出甚至是晚近的民族学资料,得出的结论也就有牵强附会之嫌。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见仁见智是常有的事。
本文所论红山文化,原则上指红山诸文化或称红山系列文化。包括前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早、晚期)、后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也涉及至明显具有红山文化因素的其他地方类型和相邻文化交叉地带的遗址。
从自然崇拜到工具崇拜
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初级阶段,源于原始社会人对自然界的依附关系。对此,恩格斯曾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和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切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从而创造了许多神。"由于思维的不发达,工具的落后,原始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微乎其微。面对着雄奇深邃、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他们的认识是矛盾的:一方面,自然之母带给他们春夏秋冬,使之得以春种秋收,获得衣食之源,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另一方面,自然界又是任意和暴戾的,可以随时降灾给他们,风霜雨雪、山崩地震、干旱洪涝都使他们的生存受到威胁。由此,原始人对自然界有着双重情感,既有依赖感又有恐惧感。他们认为自然界既具有人特有的灵性,又具备人所不能企及的万能性和神圣性。这就是人类幼年时期产生自然信仰的根本原因。
红山先民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上都可觅到自然崇拜的影子,可以观察到的崇拜对象大约有如下一些:
日月崇拜。红山文化玉器群中环、璧块、类器物应是日月崇拜的反映。据正式报告,胡头沟、城子山、牛河梁等地墓葬中已出土玉环12件,玉璧5件,玉钺2件。
另据透露,较早的兴隆洼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一对精美玉。关于此类玉器的用途,人们的看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饰品,起装饰作用。也有人视为礼器,认为有着特定的用途。应该说,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但都是进入文明时代后的统治者和贵族们赋予它的功用,而不能表现其本来的寓意和功能。道理很简单,在早至8000年前,先民在极其落后的生产条件下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劳动琢磨坚硬的玉石,不大可能仅仅出于审美的需求。那么,先民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从形制观察,这类器物的基本形状为圆形(正圆形和方圆形),或许先民是把这些环、璧、、钺作为日月的象征来加以精工制作,以表示自己的崇拜意识。这种看法得到了商周

试论红山文化所反映的原始宗教信仰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