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阿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doc试析阿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摘要:阿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考查了阿昌族宗教信仰的基本面貌以及主要活动形式,论述了保存相对完整的梁河地区阿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但因受外来宗教的影响,陇川地区的阿昌族出现了原始宗教残余与小乘佛教、道教相并存的格局。
关键词:阿昌族;原始宗教信仰;现状;融合
阿昌族是云南省境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中约90%的人口居住于陇川县户撒、腊撒和梁河县的九保、曩宋等地。阿昌族因居住地区的不同,以及相邻民族的交叉影响,在宗教信仰方面有明显差异。此外,因受汉族影响,也崇拜祖先。现通过对陇川、梁河两地的阿昌族原始宗教信仰进行调查,仅就其一些基本面貌、主要活动形式和外来宗教的渗透对阿昌族的原始宗教影响的进行探析。
一、阿昌族原始宗教信仰表现
阿昌族原始宗教信仰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和鬼魂神灵的崇拜上。
自然崇拜是阿昌族原始信仰活动中最古老的内容,其核心观念是“万物有灵”。在阿昌族原始宗教观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得不到正确的反映和解释,只能以把物体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而创造了许多神。
他们崇拜的鬼神有天鬼、地鬼和人鬼三种。天鬼包括太阳鬼、月亮鬼、天公(遮帕麻)、地母(遮咪麻)等,地鬼包括神树、藤子鬼、猎神、狼神、毛虫神、土主、山鬼、土地鬼、石神、炉神等;人鬼包括家鬼、野鬼等,家鬼又分为大家鬼(阿靠玛)即远祖鬼、小家鬼(阿靠咋)即近祖鬼、
“谷期”(守谷仓的瞎眼妇人,死后鬼)、寨神(召先)、“榜”(财神)等。野鬼均被认为是非正常死亡者所变成的鬼。
阿昌族崇拜太阳神(阿昌语为“版清”)和月亮神(阿昌语为“版当”)。他们认为万物的生长,白天和黑夜的轮回,气候的冷暖变化等都是太阳和月亮造成的,认为有了太阳和月亮,人们才有吃有穿,所以要对太阳神和月亮神给予供奉和祭献。供奉的地方多在围墙的墙洞里,背朝东方,面向西方,意为太阳和月亮从东方升起,落时光芒仍然照着人们居住的地方。祭处摆一只竹杯,一只花瓶,不时烧香,每天女主人做好早饭先要供一团饭,然后全家才进餐。
寨神。阿昌方言称“瓦嘎”,是最初搬到寨子里住的人衍化而成的神,地点一般选在头一户人家房屋的大门背后,各村寨都有寨神。树木长得高大、茂密、奇特的,会被阿昌人认为附有“神”,在寨神面前竖立一块石头,多为石柱、石板,高约三尺,顶上横盖石头或石板(约一尺),整个呈“T”字形。寨神每年祭祀两次,一次在春耕,乞求丰收;一次在秋收,庆祝丰收。除此以外,逢人畜疾病,瘟疫肆虐时也祭祀。
此外,与寨神相关联的还有在寨中心设立的察心神,俗称“建寨曼”或“析地”。寨中如有犯族规、禁忌的(如淫、盗)要罚钱财“洗寨子”,令其修桥铺路,择日祭寨心神。
地方神,它比寨神的神格高。寨神是单个村寨祭祀,而地方神则数寨合祭一个。解放前,阿昌族的行政?C构是寨里设颃、颃相当于乡。户撒有13颃,每颃有一个地方神,称
“色猛”,供在颃里最先建寨的那个寨子后的山坡上,要为“色猛”盖一座小草棚,旁栽常绿树种。仪式由颃内最早建寨的寨中男性老者或请“活袍”主持,每户一男人参祭,全颃停工一日,祭物是嘴含尾巴的熟猪头等五牲祭品。
阿昌族的鬼魂神灵崇拜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延续、发展。阿昌族崇尚自然界中的日月、山川,甚至一根藤、一条扁担都有灵魂,各种鬼魂和神灵都具有超人
试析阿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