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例1呈现了中央气象台某一天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通过温度的表示法自然地引出生活中的负数。
(2)教材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出能发现什么,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温度有高有低,并观察到温度的表示中出现了负号。小精灵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明确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选取﹣3℃和3℃这两个绝对值相等的数量,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实际含义,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3)以0℃、﹢3℃、﹣3℃为例对正数、负数的表示与读法、写法给出初步的具体描述。
(4)通过让学生把六个城市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填入表格,巩固正数、负数的读、写法,理解其实际含义。
教学建议
(1)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唤醒相关生活经验。
出示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对这些气温的理解,交流不同温度下的自然现象与冷热感受,唤醒对0℃、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生活经验。
(2)借助温度计等教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正、负数。
教学时,可借助温度计,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找到各温度,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也能更直观地看到0℃就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学习正、负数的读、写,认识正号与负号。
教材虽然给出了0℃、﹢3℃、﹣3℃的读法与表示方法,但教学时不需要抽象概括正数与负数的读法、写法,只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温度初步认识正号、负号,会读、写出六个城市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编写意图
(1)例2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收支明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另外一类常见的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2)教材在例1、例2认识具体量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正数和负数的描述性定义,让学生了解怎样的数是正数、负数。这样,就把原来学过的数纳入到新的数系之中。之后,再概括出负数与正数的读法与表示方法。
(3)对于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根据前面的“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的经验直接可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4)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负数,有利于丰富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经验,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
(1)突出对存折上正、负数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出示不同的存折让学生观察。学生会看到,不同的存折表示“支出”与“存入”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把“支出”和“存入”放在不同栏,记录金额时不会出现负数,有的是把“支出”和“存入”放在同一栏,此时记录金额时就会出现负数。让学生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对比,理解“发生金额”为正时表示“收入”,为负时表示“支出”。再让学生对教材上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进行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能出现“支出﹣500元”的说法。
(2)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抽象的正数与负数,理解0的属性。
在学生经历了用正、负数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入和支出的钱数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前面出现的数进行分类,再通过归纳、概括,引出正、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突出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从而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举例说明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初步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负数
《负数》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