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伦理学新论
性伦理学新论
主! 编! 安云凤
编! 写! 安云凤! 吴来苏
! ! ! ! 王淑芹! 黎德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书
性伦理学新论
!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 性伦理学新论" 安云凤主编#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 ’-%./ 0,. %
! !# 性⋯! "# 安⋯! ## 性道德! $# *’$.& .
! 中国版本图书馆 1(2 数据核字($%%$)第! ! ! ! 号
性伦理学新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西三环北路-%3 号邮政编码-%%%.,
印刷厂印刷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 年’月第$ 版$%%$ 年’月第- 次印刷
开本’/% 4 -$5%! - " .$ 印张! ! !
字数! ! ! 千印数!
定价! ! ! 元
性伦理学新论
前! ! 言
性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中的一门学科,是以性关系、
性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在我国,性伦理学作为一
门独立的伦理学分支学科,是在"# 年代初才起步和发展
起来的。$""% 年我们曾出版了一本《性伦理学》,它是我
们对性伦理学学习和研究的初步成果,反映了我们当时对
性伦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现在看
来,这本书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
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性伦
理关系和性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性道德领域出
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六年前出版的《性伦理学》中
的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已经不能适
应性伦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需要。重新编写和修改原来的
《性伦理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为此,
我们在《性伦理学》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性伦理学
新论》。
《性伦理学新论》在理论体系上继承和发扬了《性伦
理学》的科学性原则,同时又根据近几年来性伦理学的发
展,进行了理论整合和体系完善,使之更具逻辑性和科学
性;在内容上,《性伦理学新论》对《性伦理学》进行了
改革和更新,补充和增加了我们研究性伦理学的新收获、
新体会,吸收和借鉴了其他专家学者研究的新资料、新成
果,使之更具时代感和学术前沿性;在理论和实践的处理
性伦理学新论
上,《性伦理学新论》更注重二者的密切结合,使之能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人们以更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在文字和体例上,《性伦理学新论》进行了科学规范和结
构调整,使之更简明清晰,更合理悦目。
本书的指导思想、理论框架、各章节内容是由我提出
和确定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是本书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性伦理观,批判一切
腐朽落后的性伦理观是本书的思想主题;融理论性、实践
性、批判性、教育性为一体是本书的写作原则。各章的分
工为安云凤:(第一、二、三、七章、第六章第一节、第
十一章第三节);吴来苏( 第八、九、十章);王淑芹
(第四、十一章);黎德化(第五、六章)。最后由我修改
并统稿、定稿。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
成果,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本书的出版,得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宋焕起、俞斌同志的支持与帮助,向
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性伦理学的复杂深邃,性道德的活跃发展,令我们难
以深刻把握和紧紧相随;理论功底的欠缺和实践资料的有
限,使我们的研究存在不少漏洞与缺陷,恳请专家学者和
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安云凤
!""# 年#! 月
性伦理学新论
第一章! 导! ! 论
性伦理学是以性道德作为研究客体的科学,是关于性关系、性
道德问题的理论体系。它以科学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反映性道德现
象,揭示性道德产生、发展、演变、作用的各种规律性。性伦理学
作为人文科学的一种,是人类对自身性关系、性道德问题自觉省思
的结果,也是人类关于性活动实践的经验积淀和智慧结晶。
性伦理学是一个丰富复杂、广博深邃的科学领域。它的丰富复
杂源于性本身是一个诸因素,包括自我力量、社会知识、个性心
理、社会准则与生理功能密切结合的内涵极为丰富的复杂有机体;
它的广博深邃源于人类的两性关系并非单纯的自然关系,而是一种
深刻的社会关系,它意味着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以及两种日常
生活、两种精神情感的结合,受制和折射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
济、思想、文化、道德、宗教以及婚姻家庭制度和民族风情。英国
性学专家霭理士曾说过:对于性这
《性伦理学新论》性学-伦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