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
“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是中央政府对商业银行改革的基本思路。2004年6月30日,交通银行顺利完成前期财务重组工作;2004年8月6日,交通银行引入汇丰银行作为dddtt境外战略投资者;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交易。
一、交通银行财务重组前后指标状况对比
从财务状况看,重组前的交通银行面临巨额不良资产、巨大拨备缺口及日趋紧张的资本三大主要问题,交行的重组引资过程紧紧围绕如何解决8t t t 8. c o m这三大问题渐次展开,并最终达到监管要求
dDdtt
和上市目标。
表一交通银行重组前后主要指标对比一览表
单位:人民币亿元
指标名称监管要求
dDdtt
2003年底 2004年底
不良贷款余额-
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 % % %
贷款损失专项准备余额-
信贷资产专项拨备充足率 % % %
各项准备
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非信贷资产拨备充足率 % - 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 % % %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 % % %
注:1、信贷资产专项拨备充足率=信贷资产实际8ttt8计提专项准备/信贷资产应提专项准备×100%,应提专项准备按照<8ttt8table>关注类贷款余额的2%、次级类25%、可疑类50%、损失类100%的比例计算。非信贷资产拨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际8ttt8计提准备/非信贷资产应提准备×100%。交行在重组过程中先提足专项准备,因此. com上表用专项拨备充足率作对比。
2、各项监管指标比例主要参照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征求意见稿)》的要求
dDdtt
。
从表一看出,交通银行重组前不良贷款、拨备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不达标。通过重组,交行相关核心指标达到监管要求
dDdtt
,%;%,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充足。%,按新办法计算仅有3~4%,%,高于监管要求
dDdtt
,同口径相比
大幅提高。
二、交通银行财务重组过程分析
交通银行的重组过程从财务角度看,主要是集中核销和处置不良贷款,化解包袱,提足专项拨备,使不良贷款率和专项拨备充足率达标;境内机构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使资本充足率达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优化资本结构,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做好上市准备。
(一)一次性集中核销和处置不良贷款
2004年6月,交通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了集中核销和处置,;以账面价值的50%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售可疑类不良贷款414亿元,回收资金207亿元。2004年下半年,,不良余额进一步下降。
对不良贷款进行一次性集中核销和处置是交行财务重组的关键步骤,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使不良贷款率达标;二是使账面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大幅减少;三是使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减少,并因准备
交通银行重组上市的财务解析及其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