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寨镇础鲁申村迎来了
属于自己的“那达慕”
口道:一个老实憨厚的年轻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他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无论我的足迹漂泊在哪里,我的心会一直留在家乡”。他叫福喜,近日,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大石寨镇础鲁申村,组织村民举办了一场那达慕大会,其目的就是为了回报养育他的这片土地和家乡的父老乡亲。
正文:大石寨镇础鲁申村位于大石寨镇西北处20公里,共有70多户、400余人口。 7月份以来的几场雨水滋润着这个村庄。处处显现的大地美景,膘肥体壮的牛、羊群引人注目。就在8月13日上午,方圆数公里的农牧民们驾着摩托车,骑着蒙古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参加础鲁申村举办的祭敖包仪式。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垒起,上插树枝、柳条。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祭敖包时,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同期声:那达慕主办人福喜
祭敖包是我们蒙古族的传统习俗,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保佑我们一方百姓吉祥如意。
说话的这个年轻人就是这次那达慕的主办人福喜,今年28岁,他从小在这个村子里长大,现在在乌兰浩特市某公司里打工,
这座直径为7米、高度为4米的敖包,也是他带领全村人用整整一天的时间修建的。为了办好这场那达慕大会,福喜在家庭状况本不富裕的情况下,仅个人就出资了大会全部费用的百分之九十。而剩下的一部分资金是他主动联系村民,用自愿出资的方式凑齐的。
同期声:那达慕主办人福喜
我是土生土长的础鲁申人,这些年在外打拼,看到我们家乡的变化挺大,所以回来组织我们村村民举办了这届那达慕。一是庆祝家乡美好的生活,其次就是丰富家乡群众的传统文化,也算是我为家乡献了一份力吧!
这是础鲁申村的首届那达慕大会,共分为祭敖包、摔跤、文艺演出等三项内容。无论是具有民族风格的摔跤比赛,还是悠扬四胡颂家乡的演出现场,村民们都踊跃报名参赛,本着重在参与的态度,有的显一显自己摔跤的技术,有的秀一秀自己的歌喉,在自己的家乡一展特长。
尾导:一个忙碌的背影,换来的却是全村人的快乐。映射出的是新一代农牧民的追求和梦想,也是我旗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具体展示,希望能有更多像福喜这样的人走出来,为家乡的人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础鲁申村那达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