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心理学总结.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
五要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指导)、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教学过程(教师),评价、反思过程(贯穿)
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性心理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A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 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 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前
1903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著作
1913——1914 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出发点: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三部分:人类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2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尚未独立(受行为主义影响)
20年代——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30年代——学科心理学;40年代——佛洛伊德理论(儿童个性,社会适应,生理卫生问题);50年代——程序教学+教学机器
3 成熟时期:60——70年代(60年代开始) 独立学科
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中——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注重结合实际,为学校服务
60年代初,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重视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4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布鲁纳1994: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理解+自我调节),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从西方引进;1924 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 心里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8个阶段
乳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老年
2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14/15 童年向青年过渡阶段(初中)半成熟+半幼稚
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反省;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片面/主观);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成人感;独立意识;同龄人的交往和认同—社会高级情感;道德自觉—伦理性原则
(2)青年期:14/15——17/18 生理、心理、社会性向成人接近
抽象逻辑思维(经验—理论型);辩证思维;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自我意识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矛盾);自我肯定+自我否定;意志坚定+行动自觉;幻想
3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动态过程)
纵向: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每个年龄阶段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动力结构)
作用:影响学习的成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2)关键期:奥地利劳伦兹(鸟的学习行为)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间,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教育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瑞士皮亚杰
(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图示开始内化为表象;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没有抽象概念,直觉表象束缚;泛神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概念;思维可逆性;守恒;逻辑思维和集群运算(具体事物)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性(违反规则)
2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学)
(不超出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促进向高一阶段发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育训练加快认知发展)
3 最近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儿童现有水平与他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差异)
指的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第三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
1 人格:个性;决定个人的外显行为与內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

教育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57 KB
  • 时间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