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献纪录片的时代特征.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献纪录片的时代特征.doc文献纪录片的时代特征
利用以往拍摄的素材或纪录片片段为影像主体,汇编而成的纪录片称为文献纪录片。“文献性”是文献纪录片的核心要素,纪录片“纪录”功能的终极解读、诠释也正是“文献”二字。无论对影像的媒介传播,还是对社会历程的演进,文献纪录片都具有永恒的意义。文献纪录片分为人物传记片和历史类文献纪录片两种类型。1926年,苏联导演艾瑟?苏勃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文献纪录片《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1927年,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制作的影片》是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文献纪录片的宣传功能,20世纪三十年代,延安革命根据地档案式地拍摄了大量影像素材,这些影像档案成为研究中共延安时期党史的重要凭证;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等文献纪录片宣传了党的主张,争取了民心,影片表现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地取得各个战场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一步解放全中国的基石;1950年,配合土地改革,新影厂制作了文献片《伟大的土地改革》,影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并对土改的具体条目进行了影像解析;三年困难时期,新闻电影制片厂利用战争时期保存的影像素材,制作了一批文献纪录片:《工农生活片段》、《南泥湾》、《纪念白求恩》、《两种革命的决战》等,成为忆苦思甜、革命传统教育、唤醒革命记忆、激励革命精神的教材;二十世纪后期,中国文献纪录影像已积累了近百年的素材,从文革后的反思时期开始到世纪之交,制作了大批文献片,影片往往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对政治人物、政治事件的评判。解读这些影片,从影像细节中感受国家的变迁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十一世纪,面对正在经历转型期的国家,面对行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中国纪录片人自觉地用文献纪录片梳理历史进程,弘扬民族精神,展示民族气魄,用影像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肩负时代重任,这一时期的文献纪录片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平民化视角
“平视”是新时期文献纪录片的主要特征,从空洞说教的政治宣传,到历史人物的个性化表现、历史事件的细节叙述,是文献纪录片创作观念的重大转变。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献纪录片《伟大的历程》,用百姓阅读1978年12月22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画面展开改革开放的宏大主题,民间影像、平民化视角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同。上海电视台制作的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文献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通过故事细节展现革命者背后伟大的母爱。革命先驱王尽美逝世后,他的母亲把儿子的照片藏在土墙里,想念儿子时她就望望土墙。伴随着母亲的思念,照片在土墙里藏了近20年。平凡母亲的平凡举动,感动着电视机前的观众。纪录片编导适时地运用了亲情――人类永恒的情感,获取满意的传播效果。
12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总编导刘效礼阐述纪录片的编辑思想,“我们认为毛泽东不是神,而是人,但他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这个编辑思想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编辑思想为之后的片制作奠定了基调,通过对军事、政治、家庭、读书、个人爱好、文学修养等方方面面的铺陈展示,在伟人
――普通人的框架中寻找体现人格特征的细节、故事。近几年,这种创作倾向逐渐集中于凸现人物的情感,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朋友之情……人物传记片从宏大叙事转入对“小格调”的营造, “小格调”丰富了历史人物的表现层面,观众在“小格调”传递的情绪中窥探伟人的“家长里短”,这些曾经在中国官方媒体中只能以高大、伟岸展现于世的形象,在今天的传记片中表现得更多的是温情的丈夫、慈祥的父亲、友善的朋友。从文献纪录片本体的角度看,这种变化是纪录片工作者创作方法、创作角度新的尝试,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则体现出党和政府达观的态度。平民视角体现在影片中的是社会化的逻辑推力,透射出普通民众具有的情绪脉络。在逻辑推力的推动下,情绪往往会在影片平实的章节演进中的某一点爆发,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口述体文献纪录片《百年小平》。影片采访了105个人,包括邓小平所有直系亲属。口述历史本身也是一种文献的表现方式,通过口述,还原事件真相,接触人物内心世界。口述中的情感流露,是画面、解说词难以企极的。邓朴方回忆邓小平80年代和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的一段谈话:
“我要买一套房子给我儿子。他是因为我们在文革中受伤的,别的孩子我都不管了’我(邓朴方)以前从不知道这个事,后来叫张百发说了以后,我真是久久不能平静。”
邓朴方沉浸在这段往事中,眼神里流露出对父亲的思念。而叙述过程中产生的气场,通过画面把观众带入叙述者的情感中,了解到邓小平为人慈父的一面。
2008年,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新

文献纪录片的时代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