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手术室护士如何做[精].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钟小婷 2014-12-23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
病例分析
何某,女,9岁,来诊证见发热5天不退,服抗炎退热药,疗效欠佳,体温高达39。C,伴咽痛,口渴。就诊前一天头面、躯干见暗红色斑丘疹、部分连成片,并见皮下瘀点,压之不退,舌红绛,苔薄黄,脉滑数。体查:双扁桃体肿大充血,有黄色分泌物。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约2*3cm,质软,活动。心律齐,心音有力,心尖区闻及SM2/6杂音,肝脾肋下未及。
本病例主症是什么?初步诊断哪些疾病?需要做哪些理化检查?
病例分析
理化检查结果:
:WBC:*109/L,LY:76%,异型淋巴占15%,PLT:75*1012/L。
:160阳性。

:SGOT:99IU;SGPT:123IU。
:脾肿大。
诊断是什么,拟订治疗方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预后
治疗
预防
4
概述
由EB病毒原发感染所致的急性疾病
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三联症)
可合并肝脾肿大
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自限性
多数预后良好
【病原学】 ——EB病毒
1964年Epstein和Barr等首先从非洲儿童恶性伯基特淋巴瘤组织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1968年确定为本病的病原体。
主要侵犯B细胞。
【病原学】 ——EB病毒
(一)形态
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膜壳、壳微粒、包膜所组成。
电镜下呈球形,直径150~180nm,病毒核酸为170kb的双链DNA。
【病原学】 ——EB病毒
(二)培养
EBV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
仅在非洲淋巴瘤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中繁殖。
因此病毒分离困难。
9
【病原学】
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
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 VCA):可产生IgM和IgG抗体,VCA-IgM抗体早期出现,在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标志;VCA-IgG出现稍迟于前者,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
【病原学】
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是EBV进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中EA-D成分具有EBV活跃增殖的标志。EA-IgG抗体于病后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
核心抗原(nuclear antigen, EBNA):EBNA-IgG于病后3~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10

手术室护士如何做[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uyin9
  • 文件大小894 KB
  • 时间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