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避讳文化
一中国避讳风俗之起源
二灵力崇拜与禁忌
三关于欲望的禁忌
三关于仪式性禁忌
五教训与禁忌
六汉语语讳:独一无二的文化俗信
七、古代避讳的语言文化学阐释
一中国避讳风俗之起源
“塔布”或“塔怖”
“Tabu”或“Taboo”
佛洛伊德将它定义为“某种含有被限制或被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之存在。”
禁忌、避忌、避讳、忌讳
“塔布”或“塔怖”
崇高的
神圣的
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
入竟(境)而问禁,入·曲礼上》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人不忌避,有病死之祸”——王充
《国语·晋语九》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徧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
韦昭注:“献,伯禽之曾孙,微公之子献公具。武,献公之庶子武公敖。”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献子适鲁,犯其山讳,《春秋》讥之。”
一中国避讳风俗之起源
禁忌与宗教相扭结。
恩格斯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皮亚杰
“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
“禁忌的本质就是不依靠经验就先天地把某些事情说成是危险的。”
——《发生认识论原理》
弗雷泽《金枝》
“不可抗拒的约束力量”。……“不管是早先的禁忌也好,后来的禁忌也好,其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一些偶然的因素,误以为是普遍适用的内在规律,一人传开,说得有声有色,众人跟随,也就信以为真了,自此逐步形成的共同的禁忌。”
中国避讳之俗起于何时?
避讳自有周一代蔚为风尚:
陈垣《史讳举例·序》:“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
颜师古《匡谬正俗·名字》:“在身自述,必皆称名;他人褒美,则相呼字。
《传》曰:“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不言讳字也。”
中国避讳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