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主权数字货币的发展
韩远哲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 要:
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 各种全新的技术正塑造着新一代的货币形态, 即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 包括主权货币, 即由相关国家货币当局发行的数字货币, 也包括私人电子货币, 即由私人部门通过特定的算法开发的数字货币。二者具有诸多共同点, 如便捷性、可追踪性。除此之外, 主权数字货币具有私人数字货币所不具备的受监管、接受范围广的特点, 但同样存在着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入2017年9月, 我国央行更加深入地关注数字货币的发行, 特别是关于主权数字货币的研究, 本文结合这一时代背景, 提出央行应积极作为, 尽快研究开发主权数字货币, 趋利避害, 进一步提升宏观管控能力。
关键词:
数字货币; 主权数字货币; 分布式记账;
一、数字货币及主权数字货币
(一) 数字货币及主权数字货币的含义
数字货币是电子形态的货币, 与传统的纸质货币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参杂着各种辅助性信息技术, 数字货币随之大行其道, 其发展有着自身的时代属性。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 主要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连接全部交易者, 构建信用体系。
主权数字货币是指由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发行的数字货币, 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因为这可以克服私人部门数字货币的天然缺陷:公信度不够、认可范围不足、监管缺失等。
主权数字货币具有不完全的去中心化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由于央行背后的国家信用, 只有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才能够广泛流通, 成为真正的货币。私人部门发行的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 应被投资者视作资产。
(二) 数字货币的产生背景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起初以货易货的阶段, 货币便具有明显的非中心化特征, 体现着传统的货币职能。但随之而来的, 不可抗拒的矛盾使得实物货币跟不上经济发展节奏, 逐步过渡到国家法定货币及纸币阶段, 由非中心化演变为中心化。随着近些年网络、数据经济的发展, 数字化、虚拟化、电子化是货币发展的大趋势, 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 有些国家包括我国处于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 数字货币的界定
从国际角度来看, 数字货币是指一种货币形态的价值表现形式, 通过高频次的数据交换实现交易、记账等功能。国际上也普遍认为, 比特币、莱特币这类的金融产品均可划归为数字货币。对于这些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形态”, 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也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别。美国相关机构认为, 由于相关货币的私人属性, 其不应该享有法定货币地位, 同时美国也警告投资者, 数字货币的交易环境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也会因此遭受较大本金损失风险。与此相反, 欧洲法院则认为比特币等相关货币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和传统货币同样的地位。
从国内角度来看, 2013年末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文, 明确指出比特币不具备传统货币的等同地位, 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广泛流通。2017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
浅析我国主权数字货币的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