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36..劳动争议仲裁P423
37劳动仲裁回避制度P428
1. 我国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P6
2. 劳动关系主体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劳动者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称用人主体。P8
3 雇员是指在企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雇员也可称之为员工、劳动者,包括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而获取工资或报酬的工作者。P9
4. 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P10
5. 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
6. 雇主组织的含义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P89
7. 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是指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
决策,即由员工或其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利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劳资和谐与企业
发展P107
8. 劳资合作是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P117
9. 工会的内涵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P129
10. 标准工作日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是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我国标准工作日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P185
。我国缩短工作日情况有: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体力劳动者;夜班工作;哺乳期工作的女职工。P186
。使用于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限制不能实行标准工作
03325劳动关系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