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天下合家欢
瑞雪送福,九州合家欢
鞭炮齐鸣,神州春意浓
风调雨顺,重逢盛世普天庆
草长莺飞,共饮美酒田园乐
龙腾虎跃,再迎新春神州喜
鸟语花香,喜迎除夕满堂彩
有一次,解缙放学回家。走到一个土地庙前,看见有两个秀才在庙门口下棋,一个秀才说: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另一个秀才答对不出,解缙代替他续了下联:
地作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又有一次,一个秀才找他联对,秀才念
道:“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很是得意。解缙念道:“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秀才听了满面羞愧而去。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岸上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之意是:
佛印下联之意是:
狗啃河上骨(和尚骨)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有没有上下两句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呢?历史上仅有一例:
中华民国万岁;
袁世凯千古。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制联人故意用了“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这个意思。
对联的基本特点
⑴上下两句,字数相等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或相近,或相反,或山水景物,或军事战争,或商贾贸易,或求学应考,或怀古咏史等。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齐白石贺毛泽东联)
: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匪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⑵上下两句,意思相联
⑶结构对应、词类相同。
上、下联的对应部分的结构要相同,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等等。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词类分实词和虚词,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等等。如:
楼观沧海日,
月映清淮流。
古代汉语中把平声归入平声,把上声、去声和入声归入仄声。而现代汉语中声;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都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上下联平仄要相对,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 )
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⑷平仄相对。
这是我们张挂对联时必须要用到的常识。因对联为自上往下书写,按古时以右为尊的规矩,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故末字为平声韵的一联为下联,应贴在正对门框的左边。如:
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
⑸下联用平声韵。
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包括副、介、连、拟、助、叹。对联中,下联中不能重复上联中的实词。如:
在现在的高考中,以上的第“⑷平仄相对、⑸偶句末字用平声韵、⑹实词不重复,虚词可以重复”条不作严格要求。但这只是为考生着想,我们现在还是应该了解。
⑹实词不重复,虚词可以重复。
梅
花
四
五
点
天
下
皆
春
爆
竹
两
三
声
人
间
是
岁
对联-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