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doc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
张素香王海宁马德华
【关键词】护士锐器伤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损伤,是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1。临床护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敷料、血液及体液等,锐器损伤是一突出问题,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2。%3。护士锐器损伤明显高于医生,这与护士操作较多有密切关系4。临床工作者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率较非临床高5~12倍5。
%~%及4%~10%,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6,临床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感染的危险..,多数受伤者都会产生重度或中度的焦虑及悲观情绪,而对患者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探讨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加强防护措施十分重要。
1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
:医护人员在各种治疗检查过程中与注射器、输液(血器、刀片、缝针等锐器接触较多。
,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在集中治疗时间,护理工作紧张繁忙,操作项目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锐器伤,尤其是在护士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更显工作忙乱,因此锐器伤发生率相对更高。
:护士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大多数护士输液操作中不戴手套,掰安瓿未采取保护措施,由于患者躁动而无采取防范措施。
2防护措施
,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标准预防能够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全面隔离方法,..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执行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及组织黏膜等各种操作时应戴手套。实施标准预防可防止 %的针刺伤发生。重视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营造职业防护的氛围,增强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防护意识,提高护士有效处理锐器伤的能力。
,因此,规范操作行为是减少锐器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与患者血液或体液接触的操作应戴手套、禁止双手回套针帽、掰安瓿时要用纱布包裹或戴防护手套、不要直接用手传递锐器物、操作时应带锐器盒到床边,操作完毕时将使用过的锐器立即放入锐器盒内,而不应先将锐器存放在治疗盘再整理到锐器盒,盛装锐器的盒子不能过满(到容器的2/3-3/4即可),要按安全程序使用锐器和强制性使用安全器具、给躁动患者操作时应有助手协助和必要的约束措施。

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2-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