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须残存现状的活像
人文初始,风餐露宿,食物短缺,寿命短暂。加之雨雪疾病,禽兽、外族侵略,而又认知粗浅,防抗能力低下,部落人口随时面临着减少和灭绝的危机,唯一的办法是靠生殖来弥补人口壮大族群保障繁衍。因此,生育孩子多而健壮的母亲就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儿女成群,生育知识和生存经验丰富的老母亲就成为部族崇拜的首领,由此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部落)首领称为后。甲骨文中后字是女性生产的象形字,土是女性乳房的象形字。古汉语中土与母音义相通,土即母,氏族首领又合称为后土。女娲是一个杰出的部落后土,炼石补天是用一种彩色泥土修补部落居住的山洞顶破漏天的地方,由于对女娲的崇拜神化逐渐供奉为神。神话传说中盘古之后第三位诞生的神是后土皇地只,又称后土娘娘,也就是三皇中的地皇女娲。
五千年前,黄帝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一统华夏后,怀着对祖先强烈的崇拜,在母系社会女君王后土生息繁衍的地方汾阴(山西万荣县)庙前村的一块高地上“扫地为坛”,隆重祭祀后土。此后尧、舜二帝,夏、商、周三个王朝,对后土的祭祀活动一直未断。汉代各朝皇帝相继来后土祠祀典不下十余次,汉武帝下令修复后土祠并六次亲自祭祀,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至此。
1962年,山西芮城县发现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村人遗址,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1954年山西襄汾县发现距今20万年丁村人遗址; 1976年山西阳高县发现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村人遗址。据古文献尧、舜、禹均在山西建都,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县)、禹都安邑(今夏县)。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主要活动在山西地区。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是指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中国古代许多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与山西有着密切联系。从传说、历史记载与考古证实,山西是中华民族最早、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夏朝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国家,建都山西阳城县。到西周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期,晋文公治晋国有方成为五霸之一。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此后山西别称“三晋”。司马炎建立西晋统一三国,后因少数民族内迁亡国,司马睿即位,史称东晋,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从奴隶社会建立国家始至封建社会中叶多个时期,以山西为基础的晋国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跨雁门是内蒙古的心脏呼和浩特和辽阔的河套东部;南渡黄河便可问鼎秦川,逐鹿中原;东侧俯视华北平原,从南北两面钳制北京。历来山西在军事战略处于轴心位置,无论建都西安还是洛阳、开封,只要中央王朝牢牢把控山西,游牧民族就不能在幽州(今北京)安稳立足,便可制衡天下。“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舆图志》),雁门关是中原王朝历朝历代防范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鞑靼等北方游牧民族至关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失守通往西安、开封、洛阳再无大碍,因此汉、唐、宋以雁门关为界的战事频繁。定襄盆地是历代镇守雁门关的屯兵之地,汉将卫青的营地现名卫村,旁边村名为管家营。是战场,反之也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元朝末年,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又逢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仅元朝末都年的雨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造成“
寻根问祖---山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