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文化和而不同
文章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和而不同”是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面对全球融合与冲突,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应抓住高等改革机遇,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和”与“不同”的辨证统一关系,探求“和而不同”的发展途径,实现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校园文化和而不同
中国先秦思想家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虽然孔子最初把这一思想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但今天看来,“和而不同”也是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人类各种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追求。面对全球文化融合与冲突,以及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校园文化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和而不同”应该成为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赢得生存基础和发展空间的真谛。
1 高校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不同”求存
文化有着区别于、和科学技术的诸多个性化特征,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文化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发挥着特殊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广义文化中的一个子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但是,要使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个性化特征,即各个学校校园文化“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校园精神特质。人们常说,校园文化是“泡菜坛”、“大染缸”。经过大学校园文化熏陶的学生往往形成其独有的气质、精神或形象。一方面,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校园文化通常坚持其逐步形成的本土性、地域性、排他性,也正是因为校园文化的这种个性特征,才形成高校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造就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层次化,以满足社会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城市社区文化等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即校园文化有自己的明确的规范性和严密的系统性,有其特殊的内在发展规律,虽然有时会与其他文化产生“冲突”和对立,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相对的“不同”是校园文化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动力。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坚持校园文化个性特征的“不同”,尊重这些特征,是良性发展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和”求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本质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总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产物,其主导方向总受社会主流文化所控制和引导,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并且根据社会发展与进步以及一个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水平,必然会进行新的选择、整合或排列。就发展过程而言,“高校校园文化的历程,经历了一个初期繁荣、冷静反思和常态发展的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来看,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的演进过程都遵循着一种共同的规律,即从内容层次单一向内容体系丰富转变,从机制的不完善向机制的完善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校园文化正从分散走向整体繁荣,由孤立走向融合,由封闭走向开放,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不断创新和重构,不同学校之间的校园特色文化互动与互用,出现“内容健康,规模扩大,层次提高,范围广泛,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实践表明,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地选择、整合或排列的过程,是“和”的追求与发展的过程。
校园文化“和而
论校园文化和而不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