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池州市梅街镇峡川中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池州市梅街镇峡川中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概述
受池州市区交通局县乡公路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池州市梅街镇峡川中桥施工图纸设计阶段的勘察任务。该工程位于池州市梅街镇潘桥村和峡川村的交界处(见《勘探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为:
(1)查明拟建物场地地基(岩)土的构成和岩性特征,对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质作出评价。
(2)查明场地岩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3)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并分析其对砼的侵蚀性。
(4)结合拟建物的结构特点,场地条件,为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和建议。

勘察合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T94—94)。

(1)该工程勘察使用了GXY—1B型钻机一台及相应配套设备等,共施工勘察钻孔9个,总进尺:。
(2)取样与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取得原状土样3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5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10次,实测地下水位2次,测量孔位及高程点9个。
(3)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2005年11月21日—12月15日进行,12月20日完成资料整理并提交成果报告。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桥位区位于池州市梅街镇潘桥村和峡川村的交界处。桥位区地貌属山间凹地,地势较平坦。白洋河(支流)自南向北流经桥位区,河的东面是峡川村,西面为潘桥村。由于建设方未能提供场地绝对高程,本次勘察用假定高程,选取原峡川中桥桥面上一点为基准点且做上标记,并设该点基准标高BM=,各孔口标高由此引测所得(见《平面位置图》)。
本次勘察的各勘探点位置布置见《平面位置图》。

拟建桥位区上部为第四系全新土冲积层,下伏三叠系南陵湖组灰岩。依据本次勘探,结合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报告分析,桥位区地层自上而下为:
填筑土:灰色—灰褐色,填土主要成份是卵石、角砾夹少量的粗砂。为人工堆积的路堤,经长年车压呈中密状。本次勘察揭露层厚:。(此
层仅分布于峡川公路的局部地段)
卵石、圆砾:青灰—灰褐色,中密—密实状;成份主要为灰岩、砂岩和石英岩等;粒径大小不一,多在3—10cm间,呈次圆状;局部地段含少量的
漂石。本次勘察揭露层厚:—。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平均击数: =。
卵石、角砾夹粘土:青灰—灰褐色,湿,中密状;主要成份为卵石、泥质灰岩小碎块,夹杂少量泥质灰岩风化而成的粘性土。该层主要分布在河的
两边(ZK3、ZK9孔所揭露)。本次勘察揭露层厚:—。
④泥质灰岩:青灰色—灰黑色;亮晶生物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表面微风化,稍有裂隙,岩石断面新鲜,岩芯呈柱状。该层局部地段岩溶发育,并形成溶洞(见ZK3、ZK9孔柱状图),洞内充填粘性土。 米,包含溶洞充填物在内。
⑤溶洞充填物:灰黄—灰褐色,湿,呈可塑状;成份主要是粘性土。根据上下均为三叠系南

池州市梅街镇峡川中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8-02-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