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探究刑事法学应当加大关注犯罪的“供给侧”问题.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探究刑事法学应当加大关注犯罪的“供给侧”问题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探究刑事法学应当加大关注犯罪的“供给侧”问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探究刑事法学应当加大关注犯罪的“供给侧”问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刑事法学已经逐渐向着犯罪的“供给侧”问题转移。犯罪“供给侧”问题指的是犯罪行为的供给机制和原因,即为什么人会犯罪,犯罪是如何组织与实施的。相比于以往认为的犯罪行为是体现个人道德失范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理解到:犯罪行为的背后存在着诸多的系统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犯罪的“供给侧”问题并不完全等同于犯罪学中的“犯罪动机”。尽管动机是犯罪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犯罪行为。在犯罪的“供给侧”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法律制度的缺陷,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贫困和不公平的社会结构,以及人的个体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犯罪行为的细节和执行。首先,法律制度的缺陷是犯罪行为有利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刑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一些犯罪行为难以受到惩罚。例如,一些涉及证据保全和司法程序要求的案件,因证据不足而难以定罪。同时,如果法律制度无法解决罪犯的入狱后的职业生存问题,那么他们很可能再次犯罪。另一方面,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法律的漏洞逃避处罚。例如,模糊不清的法律规定和检察机关的工作质量不高可能助长了嫁接欺诈,贪污和行贿行为的发生。其次,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也是犯罪行为供给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的环境中,人们面临的机会和限制都在变化中。对于那些由于贫困而找不到工作或受到歧视的人来说,加入犯罪组织和进行一些非法活动可能是唯一的生存手段。此外,不同地区、民族和文化背景对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某些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法律制度的效力极低或几乎不存在,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做出违法行为而不感到不满足,反之,这种行为时常被视作一种社会价值。最后,人的个体因素,如心理问题和人格特征也可以影响犯罪行为的供给。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孤独、贫困和心理问题会使犯罪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缓解心理问题和改变当事人的生活环境可能有助于降低犯罪行为的产生。因此,犯罪行为的“供给侧”问题已经引起了法学界的关注。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犯罪行为也不再是简单的道德质问,而是考虑了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复杂问题。因此,更有效的刑事法学理论必须考虑到犯罪的“供给侧”问题,并设计出更好的制度控制来解决这些问题。

探究刑事法学应当加大关注犯罪的“供给侧”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