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③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④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 )
A.②④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④正确 D.①②正确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个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该凸透镜安放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乙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根据此成像规律可以制成照相机
C.将蜡烛移动到30. 0cm的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D.实验时,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大了,说明蜡烛在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A.人发声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B.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高
C.狗不能听到超声波
D.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
4.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雪飘
5.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播的是( )
A.雨滴打在雨伞上会听到啪啪声
B.在岸上听到江水拍岸声
C.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D.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6.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际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如图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面“折”笔
B.彩虹
C.树荫下圆形光斑
D.白塔在水中的倒影
8.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池水映明月 B.彩虹舞山涧 C.潭清疑水浅 D.起舞弄清影
9.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1.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烛焰经“小孔”成像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C.用照相机拍摄景物
D.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12.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二、填空题
13.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
14.如图为小明用华为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步行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他本次步行时间为________h,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每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为________m。
1500
总步数:步
100
步频:步/分钟

时速:千米/小时
90
消耗:大卡
15.小华站在挂在墙上的大穿衣镜前,,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16.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如图,两恒星1、2发出的光在经过某黑洞附近时发生了弯曲之后射向地球,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恒星1的位置比原位置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在黑洞的位置用一个光学元件代替它对光的作用(光学元件的尺寸可大于黑洞),该光学元件为_____.
三、实验题
17.(8分)小明有一块玉石,他想测量玉石的密度。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玉石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玉石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 g;
(4)由于玉石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小明便用了下面的方法测来测量玉石的体积(如图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玉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玉石,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 ;
d.计算出玉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cm3;(ρ水=)
e.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玉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g/cm3。
18.(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________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某学生利用其中一个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六种烛焰的清晰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
A.④⑥⑤③①② B.②①③⑤⑥④ C.②①③⑤④⑥
(4)小刚实验小组更换相关器材后顺利完成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丁所示的图象,线段MN为凸透镜成像的像距倒数()和物距倒数()的对应关系。根据图象信息可该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cm。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正确完成一次实验后,不小心碰到凸透镜,使其下滑了一点,此时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____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或将光屏向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6)如图戊,将蜡烛放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在一起,则蜡烛能成________个像。
A.0个 B.一个 C.二个 D.三个
19.(8分)如图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记录。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
(3)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4)加热时,烧杯上方出现“白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5)小明发现有的同学完成此实验时,在烧杯上加了一个硬纸板,如图丙所示,请你评估这两种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20.(8分)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_____)
21.(8分)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河岸上,眼睛B刚好可以看到对岸上发射塔尖A在水中倒影的A'。请画出眼睛B看到塔尖水中倒影A'的完整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五、计算题
22.(10分)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3.(12分) “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详解】①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③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小于2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④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故应该选A
2、B
【详解】A.由焦距的概念知,凸透镜的焦距:
f=-=;
故A错误;
B.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此时物距为
u=50cm- 10cm=40cm>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故B正确;
C.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 0刻度线处,
u=50cm- 30. 0cm=20cm=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
D.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大了,则说明蜡烛在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故D错误。
3、D
【详解】A.由题可知,人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故A项错误;
B.由题可知,蝙蝠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可知蝙蝠发声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频率,所以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低;故B项错误;
C.由题可知,狗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15~50000Hz,而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称为超声波,所以狗能听到超声波;故C项错误;
D.由题可知,大象发声频率范围是14~24Hz;而蝙蝠听觉频率范围是1000~120000Hz,所以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故D项正确。
4、C
【详解】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组成,A错;雨通常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在特定环境下小水滴越聚越大,最后下落成雨,B错;霜是水蒸气遇到0oC以下气温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C对;冰封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D错.
5、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与气体中传播;
(2)分析各选项中,哪种情况下声源与声音接受者(耳朵)之间的介质是水即可.
【详解】A.雨滴打在雨伞上会听到啪啪声,是雨滴打在伞上,使伞振动发出声音,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
A错误;
B.在岸上听到江水拍岸声,是水拍岸发出声音,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正确;
C.正在发声的音叉振动,振动的音叉在水中会溅起水花,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C错误;
D.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发出的声音,经水传入空气,再进入我们的耳朵,因此我们听到了闹钟发出的声音,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要结合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声音传播的路径进行分析后解答.
6、C
【详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详解】A. 水面“折”笔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 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 白塔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池水映明月属于光的反射;
B.彩虹舞山涧属于光的色散,因为词中有“彩虹”二字,它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
C.潭清疑水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起舞弄清影,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故选B。
9、A
【详解】手机软件所测量的声音由30dB变为50dB,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声音的响度由振幅觉得,声音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则可知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故选A。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875892****
  • 文件大小832 KB
  • 时间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