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我们爱祖国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锦13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我们爱祖国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锦13篇)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我们爱祖国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锦1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我们爱祖国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锦13篇)
篇1:我们爱祖国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能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你知道什么是“祖国”吗?你爱自己的祖国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歌,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诗在写?(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读一读,找一找。
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1. 学习1~4节。
(1)读第1节,思考:为什么“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2)读2~4节,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读到这几句诗时,你想起了些什么?
(3)练习朗读1~4节,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引导背诵。
2. 学习5~8节。
(1)读第5节,思考:这里的“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和第1节有什么不同?
(2)读6~7节,边读边勾出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3)练习朗读。相互引导背诵。
四、配乐朗诵,强化感悟
1. 配乐朗诵全诗。
2. 仿照课文写两小节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五、练习生字
1. 练习写生字,重点注意“巍”、“徽”两字的笔画。
2. 读、写课后第3题的词语。
六、结合课外,拓展延伸
自由朗诵学生搜集的赞美祖国的诗文。
参考资料
☆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1957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中文系、音乐系授课。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近四十年来,结集出版的有诗歌、童话、散文、幼儿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四十余种,选集有《金波儿童诗选》、《金波儿童诗集》、《金波童话》、《金波儿歌》、《金波作品精选》等。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第一、二届幼儿图书奖,第二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大奖,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被推荐为国际安徒生奖候选人。
[我们爱祖国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篇2:我们爱祖国(西师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我们爱祖国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中心小学教师
教学目的
,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你们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自己的祖国吗?请一位同学找一找。那么,你们对我们的祖国了解有多少呢?请同学们展示你们预习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交流机会)
,小结:是呀,,在她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13亿的中国人民。如今的中国,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诗歌优美的韵律走近祖国。(板书课题)
,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课件出示的问题。(本诗共几个小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诗写的?)


,理解“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那么,在作者的心中究竟什么是祖国,随着年龄的增长,答案又有什么不同呢?,说一说你的体会。
,教师板书。
,欣赏配乐朗读说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祖国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们说得太棒了,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强大而又和平的祖国,我们怎能不爱祖国呢?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学生自由读诗歌5-8小节,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 “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这句诗与第一部分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 ,体会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3. 除了诗中的,你还知道怎样做是对祖国的爱?

:是呀,为国捐躯是爱祖国,建设祖国是爱祖国,做好一个中国小公民也是爱祖国,正像诗歌中写的“我们对祖国的爱,像涓涓细流,,一路奔腾,一路唱着歌:我们爱祖国,我-们-爱-祖-国。”

,布置作业

,以及什么是祖国的爱,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爱我们的祖国。
,,以及你对祖国的爱。


祖国                 祖国的爱
小时侯:摇篮曲              一幅画
长大了:         
   现在:黄 河
长 江
[我们爱祖国(西师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3:田忌赛马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田忌参加赛马的事。这场赛事的经过和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借助字典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二、检查预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障碍,读准“讽”字的读音。
三、学生初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四、抓住重点段落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二段)。
(1)找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
田忌为什么会失败?“垂头丧气”说明什么?
“各自”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文中说明什么?
(“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这个词说明比赛前参赛双方都给自己的马分等级,决定出场顺序。)
2. 学习第四部分(第十八段)。
齐读最后一句话,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马还是原来的马,第二次比赛田忌为什么能二比一取胜呢?
3. 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十二段)。
请学生小声读第二部分,画出三个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找同学说一说文中三个人的表现。
孙膑凭什么说“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请同学再读一读这一段,再看一看齐威王的表现。
(“齐威王正在洋洋得意地夸耀自己的马”,还讥讽田忌,从这里可以看出齐威王根本就没有把田忌放在眼里,表现得非常骄傲自满。)
还有一处是这样写的: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齐威王自信能再次取得胜利,没有失败的思想准备。
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以上内容,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孙膑正是抓住了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才决定安排田忌与齐威王再赛一次,使仍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齐威王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一段,要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二次战况如何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4. 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十七段)。
孙膑是用什么办法帮田忌取胜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前后桌讨论一下孙膑采取的战术。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孙膑安排的马的出场顺序,或在投影机上用不同颜色的棋子代表双方的马,摆出孙膑安排的马的出场顺序,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请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演示。教师可选取与课文中讲的内容相同的方法进行板书。
五、总结,进一步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第一次失败是“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田忌都失败了。孙膑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所以采取了新的方法,田忌转败为胜。前后两次比赛的区别就在于斗力和斗智。因此可以说,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不是力量的比赛,而是智力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
(板书:斗力 0∶3 斗智 2∶1)
六、齐读全文,进一步理解两次比赛的不同结果
参考资料
☆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早年孙膑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投奔魏国,任魏将军。庞涓自知能力不及孙膑,荐膑于魏,庞涓又恐孙膑位过于己,反而加害孙膑,断膑两足使其终生残疾不得为将。齐国使臣惜膑之才,把孙膑带回齐国,齐将田忌善待之,荐于齐威王,威王问兵法,拜膑为师。公元前353年,魏将庞涓率军攻打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依照孙膑的谋划,没有直接去邯郸救赵,而是引兵直取魏都大梁,攻敌必救,迫使庞涓弃赵回救。孙膑在桂陵设伏,战胜庞涓。孙膑一举既解赵国之急,又败魏国之师。公元前341年,魏国以庞涓为将大举攻韩,韩告急于齐。齐宣王问救早与晚孰利。孙膑指出,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我代韩而受魏之兵。不如阴固韩之志,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齐王善其策,在魏韩交兵五战五不胜之际起兵攻魏,庞涓以疲惫之师与孙膑战于马陵,兵败自刎。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孙膑兵法》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战国初年,齐的大权在田氏手中,后田和得到周王承认而成为齐君。田和之孙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2025年我们爱祖国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锦1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5-01-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