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同名10520).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同名10520) 】是由【xinyal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同名10520)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出师表》对比阅读
(一)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公又问祁黄羊曰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其谁可而为之( )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 ____ _ 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二)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鸡犬相闻 
,以奉先帝之遗愿 ,便欣然忘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三)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2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 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     )
     则有去国怀乡,,在其源也      不可知其源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
3
1.(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
2.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3.(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5.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

8.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
9.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B    11. B 12.(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15.(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
16.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7.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9.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四)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4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五)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解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5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附《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答案:
(一):罚。赐:恩赐。2.(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二):好。 狼:像狼一样。2.(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三)1.(4)市:买。2.(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六【甲】臣本布衣,……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
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
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10.(1)亲自。 (2)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排除,铲除。 (4)不,没有。
11. 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2. 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
份,亲自去拜访。
14.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完成9~13题。(17分)
6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3分)
(1)志虑忠纯:忠诚   (2)悉以咨之:商议,询问(3)严闻亮卒:听到,听说
(B)(3分)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7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同名1052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nyala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