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6篇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6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6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精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宏大。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受,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觉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异、难受、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宏大。
五、助学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 (依据学生回答 板书:母亲)
b、假如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指名说:爱、关怀、梦……)
老师:一个简洁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 (板书:第一次)
2、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新课文。 (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难以遗忘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爱好。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验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 (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同桌相互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 (学生沟通)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 (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没想到……” (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这句话,并读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三)精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划出相关语句,专心再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老师相机点评学生的习惯)
2、沟通: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 (指名读相关语句)
3、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颈项,右手托住她的腿弯,用劲一抱,没想到母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 (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用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或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气,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 (生:很重),必需得用劲,没想到 (生:很轻),这一用劲,差点 (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打算用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异) 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用劲,差点摔倒。 (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指责我…… (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究竟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
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受难过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
设计意图
母亲究竟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也许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显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6、“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呢?是什么让作者产生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尝,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学生沟通:为什么“我”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 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指名读)
依据学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亲肯定是 (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 ,这样年复一年, 。(谁能读好这句话 )
“翻山越岭”一词,使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说出 爬山)
爬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母亲是手里 背上 肩上还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能读己的感受吗? (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要使学生体会母亲“力大无穷”就必需理解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岭”一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词语想到什么,联系生活中爬山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平常我们的爬山只是空着手,而此时的母亲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翻山越岭是须要多大的力气。难怪在“我”的心里,母亲始终是力大无穷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亲在这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样一路走来?(创设情境,指名说)
出示:在坎坷的山路上,
在泥泞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
师述: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长大后,我们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 ,我始终以为 ,可没想到 。(生说)
设计意图
这样一个小小的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原来这“年复一年”是那么的不简单,也拓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原来这“爱”就蕴含在这样一些普一般通的日子。
8、多媒体出示:“我始终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又是一个“没想到” (指名读)
师述:“我”想到了许多,想到了小时候翻山越岭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担,母亲要我们放下的情景,可这一切的背后,母亲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愧疚、自责) 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读一读。
板书:那么重
这担子究竟有多重呢? (指说)
师述: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 (生活的重担、责任) 这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那单薄的肩上这么多年,而母亲却始终没有倒下过,直到我们长大,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 (多媒体出示:母爱 板书)
(学生看板书)是呀,这一轻一重形成显明的对比,而如今母亲却落下一身的病,此时一种自责、内疚的心情涌上心头。 (集体读好这句)
设计意图
“这么轻”到“那么重”,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难点。既然是教学的难点,不如直扣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干脆思索“这担子有多重?”依据预设学生会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数字的答案,莫非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这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了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广袤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出“母爱”,是母爱在支撑她度过这艰难的岁月。
9、对于这一切,母亲只是笑了笑说 (指读)。或许,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这样的画面可能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
(配乐观赏母子共处的图片)
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妈妈对你们那份深深的爱!
(四)拓展练习
1、出示诗: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暖和。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欢乐,她华蜜,
你悲伤,她哭泣。
只有她,
恒久不须要珍藏,
却恒久不会遗忘。
(师配乐读,生配乐读,齐读)
师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就像呵护嫩芽一样,让我们强壮成长。
2、学到这,或许你也想起了你和妈妈之间的很多事,动笔描述一个生活片段,留意细微环节
描写。(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一首小诗配上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诗中,学生细细品尝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诗中,学生深深反思自己对母亲的“爱”。最终以练笔结束课文的学习,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将写落到实处。
附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没想到 这么轻 那么重
(惊异 难受 愧疚) (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品尝、朗读,感受文中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宏大,并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从课文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儿子愧疚的缘由。
教学打算:实物投影仪 生字卡片 录音机 心愿卡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课
1、 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2、 这是赞颂谁的歌?(母亲) 赞颂母亲是千百年来永恒不衰的话题。今日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课文。(板书课题 : 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 通过预习课文,你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方面有那些收获?
学生沟通,老师相机出示易读错或难理解的词:重担 愧疚 翻山越岭 背上背着妹妹
2、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精读感悟
1、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心情?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沟通。师板书:难受 愧疚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 生沟通句子,,投影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4) 我为什么难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5) 指名读
2、 课文中那些句子写出母亲很轻?
(1) 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句子,画下来。
(2) 生沟通,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颈项,右手托住她的腿弯,用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3) 指名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体会母亲的轻。
(4) 师结:母亲这么轻,跟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却没有觉察到,所以他心里难受、愧疚。请同学们再来读写作者心情的两句话。
3、“我”的视力这么差,为什么会把母亲看的很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生沟通句子,投影出示:“……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请你反复读读这一段话,看看你会有那些体会?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把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沟通体会(先读读句子——谈体会——说说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的)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阅历理解“翻山越岭”和“重担”暗含着的意思。
(5)引导学生反复读出感情
(6)穿插老师的阐述和引申,引读最终一句:小时候,因为母亲能挑重担,儿子始终以为——;长大成人,有了重担母亲还是自己来挑,我还是以为——
(7)此时,你对这位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读整段话。
4、母亲为儿女付出了那么多,她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一切的呢?
(1)生读句子
(2)从这位母亲的神态和表情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3)生沟通
(4)师结:天下全部的母亲都一样,她们甘愿静默地付出,却无怨无悔。这就是母亲的胸怀。
5、此时的儿子突然有一种想法,想抱母亲入睡,以表达对母亲的—— 板书:感谢
(1)指生读最终一段。
(2)师问:母亲留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图画,为图画命名 相机板书:爱
(5)让我们把这爱的画面恒久留在自己的脑海里。生齐读最终一段。
四、感情升华
同学们,母亲为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回报母亲的方式也许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心愿卡上。(《烛光里的妈妈》)把卡片静静放在妈妈的床头,让她享受一份感动和甜蜜。
五、拓展作业
2025年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6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