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2025年—202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检历史试题.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2025年—202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检历史试题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2025年—202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检历史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历史试题
留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此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 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 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浩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想当时〔 〕
A.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C.已具备肯定的组织治理力量 D.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肯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 ,或成为传授学问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者,或进展为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B.导致土地私有制消灭
D.是井田制瓦解的产物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掌握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把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实质上反映了( )
君主专制的没落
C.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
B.君主专制的强化
D.豪强地主的进展
以下对图一、图二所示历史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生产力进展影响王朝更替 B.历史进展具有肯定的连续性
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开 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5.南朝时,梁武帝诏令:“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弟子,而化迹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据此,可知〔 〕
A.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
C.儒佛道开头消灭融合
B.外来思想已居于主导
D.儒学的正统地位稳固
元代的河南行省管辖着今河南全省,而且江苏,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山东西南部也都属于它的辖区, 从东到西跨度将近 2025 里,人为地造成犬牙穿插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C.转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促进了边疆经济进展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 变化反映出( )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内阁已经取代六部
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 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 8.在《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 类 160 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由此可推知〔 〕
A.中互惠权力
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乐观主动了解国际关系准则
D.闭关锁国政策开头走向瓦解
9.1895 年 6 月,光绪帝公布的 12 道政诏书遭到抵抗,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急。这从侧面反映出维变法( )
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 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冲突
C.转变了清廷权力构造 D.开启政治博弈的局面 10.武昌起义爆发后,江苏、安徽、广西、浙江、四川等地的立宪派或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或由立宪 派出任都督;湖南、贵州的立宪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这一状况( ) A.说明立宪派已掌控革命的领导权 B.表达出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C.反映出清政府统治在全国的崩溃 D.加快了清王朝统治覆灭的步伐
至 1925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达 160 多个,其影响的工人群众大约有 54 万人; 在广东省内的 20 余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到达 20 多万人,并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这一形势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开展 D.北伐战斗成功进军
12.1930 年,鄂豫皖革命依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到达五成,消灭“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 ”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依据地( ) A.农民生产的乐观性高涨 B.红军勇敢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3.下面是美国人办的《密勒氏评论报》有关中国抗战的两则图文报道,报道所涉战役〔 〕
A.使东三省逐步沦落
C.是正面战场的成功
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打算破产
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如图漫画反映了抗战成功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
A.建设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C.坚持专制和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阅读下表,对中国建立初期经济进展状况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行业工程
1953~1957 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 年农轻重比重(%)
1957 年农轻重比重(%)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农业在国民经济进展中有确定优势 B.优先进展重工业指导方针确实立C.打算经济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D.重工业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需要
时至 2025 年,浦东开发与开放已有 28 年。28 年中,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富强都市 ,从悄悄无闻到举世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进展。浦东的开发与开放标志着中国( )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B.对外开放向纵深进展
D.开头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非选择题∶此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2 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噫。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材料二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唐书·太宗本纪》
史料一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观点,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6 分〕
你怎样理解史料二中所说的“(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6 分〕
18.〔14 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心机构有所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依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明代政府构架演化的时间及缘由。〔4 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的评价?为什么?〔8 分〕
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2 分〕
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比照简图
——据陈旭麓等《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 大致从 1921 年起,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的“黄金时代”的势头开头下降,棉纺织业是首先受到打击的产业。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后,不再进口日本、中国、印度的产品。受到打击的日本棉纺织业将大量纺织机 器运往中国,并将原打算输往欧洲的纺织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几年前建的纺织厂设备简陋、资金 薄弱、治理不善,处于竞争和还贷的双重压力之下,1923 年后,52 家纺织厂停工、出售或被接收。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一现象消灭的有利因素。〔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的“黄金时代”的势头下降的缘由。〔6 分〕
2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在延安时花费大量功夫在哲学上,推动了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前进。
这里有一个政治上的必要条件,即党要成为有纪律的党,党员都承受党的路线,党员都靠得住,能依据给 他们的指示办事。国民党吃了很厉害的宗派主义的亏,共产党的组织小一些,他们能排解宗派主义而取得 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依靠的是党的乐观分子的全都性,他们肯定要在理智上深深信任党的路线的才智。
——摘编自[美]费正清《宏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下表所示是部格外的历史地位作出的乐观评价。
序号
评价




“中国现代化之父”
“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 “最成功的改革家”
“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整理自马启民理论争论之比较》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延安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并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在思想上实现“党的乐观分子的全都性”而实行的重大举措。〔6 分〕
结合所学学问,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对邓小平的四种评价的主要依据。〔6 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B
A
A
A
C
A
D
A
A
D
C
B
B
二、非选择题〔52 分〕
17.(1)说明: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调整统治政策,消灭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重视人才, 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连续进展;开元年间,唐玄宗重视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改革吏治,消灭了“开元盛世” 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酿成“安史之乱”。
(2)功:消灭“贞观之治”(具体表现也可)。德:唐太宗擅长纳谏,以民为本,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8.(1)时间:明太祖时期。 缘由: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时间:清朝雍正时期。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心集权得到进一步稳固。不同意。缘由:由于军机大臣必需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趋势: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19.(1)现象: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进展。
有利因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 一系列进展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海外华侨投资国内企 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缘由: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轻重工业比
例失调,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主导地位。
20.(1)理论成果: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举措: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依据:①领导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领导和创立了理论,丰富和进展了马 克思主义;③实行改革开放;④主见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2025年—202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检历史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