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语文必备学问点
一. 易写错的成语
A 唉声叹气 按兵不动 按部就班 按图索骥
B 白璧微瑕 百废待兴 百无聊赖 百战不殆 稗官野史 班门弄斧 暴戾恣睢暴殄天物 卑躬屈膝 杯盘狼藉 敝帚自珍 筚路蓝缕 鞭长莫及 变本加厉变幻莫测 别出心裁 彬彬有礼 并行不悖 病入膏肓 不卑不亢 不辨菽麦不计其数 不胫而走 不行思议 不落窠臼 不肖子孙 不屑一顾 不徇私情C 残酷无情 惨无人道 惨绝人寰 草菅人命 层出不穷 辰巳午未 陈词滥调瞠目结舌 痴心妄想 驰骋疆场 充耳不闻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格外制胜
川流不息 唇枪舌剑 措手不及
D 打躬作揖 大是大非 大相径庭 大有裨益 待价而沽 殚精竭虑 当仁不让得不偿失 玷污清白 雕虫小技 掉以轻心 叠床架屋 顶礼膜拜 东施效颦动辄得咎 独当一面 独占鳌头 断壁颓垣 对簿公堂 咄咄逼人 堕落腐化
E 耳濡目染
F 发扬光大 翻云覆雨 反复无常 飞扬跋扈 斐然成章 肺腑之言 分庭抗礼纷至沓来 奋勉图强 愤世嫉俗 丰功伟绩 风尘仆仆 风行一时 风雨如晦敷衍塞责 浮想联翩 福祸与共 赴汤蹈火 华美堂皇 覆水难收
G 改弦更张 甘冒不韪 甘之如饴 感人肺腑 刚愎自用 高官厚禄 高瞻远瞩各抒己见 各行其是 亘古未有 功亏一篑 孤注一掷 沽名钓誉 鼓噪而进故作姿势 顾影自怜 瓜熟蒂落 呱呱坠地 光怪陆离 鬼鬼祟祟
H 海市蜃楼 含辛茹苦 汗流浃背 好高骛远 和气可亲 侯门如海 后事之师虎视眈眈 相互推诿 怙恶不悛 画地为牢 焕然一 黄粱美梦 浑身是胆火中取栗
J 急功近利 集腋成裘 计日程功 记忆犹 坚壁清野 坚如磐石 困难奋斗三缄其口 见风使舵 剑拔弩张 娇生惯养 矫揉造作 接踵而来 桀骜不驯竭泽而渔 戒骄戒躁 金碧辉煌 金瓯无缺 噤假设寒蝉 泾渭清楚 兢业迥然不同 赳赳武夫 居心叵测 鞠躬尽瘁 举世震惊 绝代佳人
K 开门揖盗 大方激扬 可见一斑 刻不容缓 刻苦耐劳 空前绝后 口干舌燥苦思冥想 苦心孤诣 脍炙人口
L 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老态龙钟 雷厉风行 礼尚往来 励精图治 良辰美景良莠不齐 梁上君子 琳琅满目 鳞次栉比 流芳百世 流连忘返 流言蜚语龙盘虎踞 路由饿殍 戮力同心 绿草如茵 略见一斑
M 满腹经纶 毛骨悚然 貌合神离 磨齿难忘 门可罗雀 蒙昧无知 弥天大谎靡靡之音 秘而不宜 绵里藏针 面面俱到 民生凋敝 名列前茅 明珠暗投明火执仗 漠不关心 墨守成规
N 能屈能伸
O 呕心沥血
P 旁征博引 蓬荜生辉 纰漏百出 披沙拣金 披星戴月 迫不及待 破釜沉舟Q 恰如其分 千钧一发 千里跋涉 前倨后恭 前仆后继 强弩之末 敲诈讹诈乔装装扮 青出于蓝 情不自禁 罄竹难书 穷兵黩武 穷奢极侈 曲意逢迎
曲高和寡 却之不恭
R 惹是生非 任劳任怨 融会贯穿 如法炮制 如鲠在喉 如火如荼 如雷贯耳如愿以偿 孺子可教 入不敷出 假设即假设离 弱不禁风
S
三番五次
姗姗来迟
稍纵即逝
稍事耽误
生杀予夺
生死攸关
声名狼藉
声名鹊起
声闻遐迩
拾人牙慧
始终不渝
世外桃源
事必躬亲
时过境迁
视死如归
拭目以待
嗜酒成癖
首屈一指
梳妆装扮
束之高阁
水乳交融
T
死不瞑目
提纲挈领
死心塌地
天网恢恢
肆无忌惮
恬不知耻
随声附和
甜言蜜语
所向披靡
挑拨是非
挑肥拣瘦
条分缕析
铤而走险
通宵达旦
同仇敌忾
投机倒把
蜕化变质
囤积居奇
W
歪风邪气
玩世不恭
万马齐喑
万事亨通
枉费心机
惘然假设失
望风披靡
为虎作伥
尾大不掉
委曲求全
味同嚼蜡
蔚然成风
文过饰非
闻鸡起舞
乌烟瘴气
无耻流言
无独有偶
无稽之谈
无济于事
无精打采
无事生非
X
毋庸置疑
熙熙攘攘
嬉笑怒骂
瑕瑜互见
闲情逸致
相形见绌
响彻云霄
向隅而泣
骁勇善战
销声匿迹
笑容可掬
心浮气躁
心灰意懒
心劳日拙
莘莘学子
兴高采烈
星罗棋布
行踪诡秘
性格粗暴
疗养生息
修葺一
虚左以待
栩栩如生
喧宾夺主
悬梁刺股
寻章摘句
循规蹈矩
循序渐进
徇私舞弊
Y
揠苗助长
湮没不闻
言简意赅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扬长而去
摇摇欲坠
杳无音信
一筹莫展
一鼓作气
一见钟情
一诺千金
一丘之貉
一望无垠
一言既出
一张一弛
一枕黄粱
衣衫褴褛
贻笑大方
以德报怨
以身作则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谋阴谋
引吭高歌
饮鸩止渴
英雄辈出
优柔寡断
优哉游哉
迟疑不决
余音绕梁
逾期作废
羽扇纶巾
语无伦次
元气大伤
原物璧还
原形毕露
缘木求鱼
怨天尤人
月朗星稀
越俎代庖
运筹帷幄
Z
再接再厉
在所不惜
责无旁贷
沾沾自喜
张皇失措
仗义执言
招摇撞骗
昭然假设揭
照本宣科
遮天蔽日
真知灼见
支离裂开
直截了当
直上重霄
直抒胸臆
趾高气扬
炙手可热
掷地有声
中流砥柱
诚意感谢
众口铄金
重蹈覆辙
珠光宝气
缀句成文
惴惴担忧
擢发难数
自暴自弃
自顾不暇
恣意妄为
纵横捭阖
纵横驰骋
坐收渔利
二.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 100 个易错词(以下皆为其正确写法)









45,水龙头





























、易错成语
1、首当其冲:比方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患病到灾难。
2、安之假设素:对困惑的患病毫不介意,心情安静得像寻常一样。现在也指对于错误的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
3、杯水车薪:比方力气微小,无济于事。
4、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留意区分于“不负众望”〕
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行磨灭的言论。
6、不名一文:形容穷到了极点,连一文钱都没有。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凄惨动人。
8、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
9、缺乏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10、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足。也可以比方吸取了有益的精神养分而格外满足的神态。
11、登堂入室:比方人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12、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育。
13、繁文缛节:指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14、犯而不校:别人触犯、污辱了自己也不计较。
15、飞短流长:传布谣言,恶意中伤。
16、风起云涌:比方多样力气或事物并起,进展快速,声势浩大。
17、凤毛麟角:比方罕见的贵重的人才或事物。
18、俯拾皆是:形容数量极多,随处可得。
19、高山仰止:比方高尚的品德。
20、狗尾续貂: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
21、骨鲠在喉:比方心中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
22、管窥蠡测:比方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23、海外奇谈:没有依据的、稀奇奇异的谈论或传奇。〔一般不用字面意思〕
24、画地为牢:比方只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25、涣然冰释:比方相互间的前嫌、疑心、误会等完全消退或困难快速抑制。
26、毁家纾难:倾尽家产来挽救国难。
27、火中取栗:比方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28、祸起萧墙:祸害起于内部。
29、吉光片羽:比方残存的艺术珍品。
30、见微知著:看到事情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进展趋势。
31、间不容发:指事物之间的距离很小,或比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32、噤假设寒蝉:比方不敢说话。
33、举重假设轻:指某人很有才能,能轻易地完成很困难的任务。
34、具体而微:大体都具备,而规模、形体较小。
35、令行制止:形容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36、洛阳纸贵:称赞著作风行一时,流传很广。
37、门户之见:由宗派心情产生的偏见。
38、莫衷一是:各有各的看法或主见,不能得出全都的结论。
39、目无全牛:比方技艺纯熟超群。
40、披肝沥胆:比方竭尽忠诚或开诚相见。
41、奇货可居:比方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以猎取功名或利禄。
42、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完善无缺。
43、如坐春风:比方受到良师的教育而深感温和,受到鼓舞。
44、十室九空: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得百姓破产或流亡的惨象。
45、退避三舍:比方退让和回避,避开冲突。
46、万人空巷:形容盛大集会或颖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47、危言危行:讲正直话,做正直事。
48、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49、尾大不掉:比方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浩大、松散,以致指挥不灵。
50、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
51、无出其右: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52、细大不捐:无论大小都兼收并蓄。
53、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比方风调雨顺。
54、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55、象牙之塔:指“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家企图脱离社会现实表现个人主观梦想的艺术境地,比方脱离现实生活的学问分子的小天地。
56、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也形容规模或气概盛大。
57、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方实行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严峻后果。
58、与人为善:泛指善意帮助人。
59、运斤成风:比方手法娴熟,技术神妙。
60、炙手可热:比方气焰盛,权势大。
61、珠联璧合:比方人才或奇特的事物聚拢在一起。〔留意使用对象〕
62、罪不容诛:罪大恶极的人杀了也不解恨。
63、捉襟见肘:整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现比方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64、坐收渔利:比方利用别人之间的冲突以获得利益。
65、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愿承受事物。
66、敝帚自珍:比方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疼惜。
67、捕风捉影:比方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依据。
68、陈词滥调: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69、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势奇特,令人动心。〔一般不用于形容其他〕
70、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范。〔不能用于“惊喜”〕
71、大快人心:使人心里格外痛快。一般用于坏人受到惩罚。
72、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对待。〔一般用于人〕
73、鼎力相助:多用于求人帮助或表示感谢时的客气话。
74、改弦更张:比方变更方针、打算或方法。
75、感同身受:心里感谢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76、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制造提意见的条件。
77、含英咀华:比方琢磨和领悟诗文的要点及精神。
78、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
79、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格外丰富。
80、集腋成裘:比方积少成多或集众力而成一事。
81、交相辉映:指多种颜色、光亮等相互映照。
82、良莠不齐:比方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混杂在一起。
83、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诞生命。〔千万留意其与“临危受命”的区分!〕
84、琳琅满目:比方各种奇特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85、拍手称快:多用来形容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退时心情开心的样子。
86、抛砖引玉:比方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文字、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意见。〔自 谦之语,不能用来指他人的意见〕
87、琴瑟不调:比方夫妇不和。
88、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
89、如数家珍:像点数家里所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方对所讲的事情格外生疏。
90、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一般用以指长辈或领导典范遵守规章原则,为他人作出典范。
91、谈笑自假设:说说笑笑,跟寻常一样,多指在紧急或危急的状况下。
92、忝列其中:自感惭愧地与他人排列在一起,辱没他人。〔自谦之词,不能用来说他人〕
93、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
94、投鼠忌器:用东西掷老鼠,又怕打坏旁边的器物。比方有顾虑,想干而又不敢干。〔一般用于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95、望尘莫及:比方远远落后。
96、蔚为大观:形容事物奇特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97、洗心革面:比方人彻底悔改。〔不能用于某种事物状况的转变〕
98、虚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候,多指接纳人才。
99、养虎遗患:比方姑息纵容坏人,会留下后患,使自己受害。〔一般不用于比方不改正缺点错误所带来的危害〕
100、摇旗呐喊:比方替别人助长声势。〔确定不能用于为自己〕
101、一笔抹杀:指把成绩、优点全部购销或全盘否认。〔一般不用于否认错误或罪行〕
102、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不能用于完成其他事情〕
103、一蹴而就:形容轻而易举。
104、源远流长:比方历史悠久。〔不能用在表示将来时态的语句中〕
105、在劫难逃:指命中注定要患病祸害,无法逃脱。现指坏事情肯定要发生,无法避开。
106、卓尔不群: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不能用于物品〕
107、众目睽睽:众人都在注视、监视。〔一般用于当众公然做坏事。〕
108、春意阑珊:大好春光快要完了。
109、浮光掠影:比方观看不细致,学习不深刻。
110、屡试不爽:经过屡次试验都没有过失。
111、明日黄花:比方过时的事物。
112、闪耀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愿说出真相和要害。
113、身无长物: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
114、望风披靡:比方被强大势力所压倒,或被敌人气概所震慑,未触即溃。
115、言不由衷:形容虚伪敷衍,说的不是内心的真话。
116、望其项背:赶得上。
117、缘木求鱼:比方方向、方法错误,不行能到达目的。
118、方兴未艾:指事物并未停顿,正在蓬勃向前进展。
[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1、 半斤八两:比方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
2、 不知所云:常指言语紊乱,令人难懂。贬义词
3、 蠢蠢欲动:指敌人预备进展攻击或坏人筹划破坏活动。贬义词
4、 翻云覆雨:比方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贬义词
5、 粉墨登场:化装登台演戏,也用于挖苦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贬义词
6、 过江之鲫:形容时髦的人接连不断。有贬义
7、 沆瀣一气:比方意趣相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有贬义
8、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沉着不迫地交谈。有褒义
9、 空前绝后:古今所无。形容格外出色,独一无二。有褒义
10 旷日长久:指长期持续下去或消耗时间过久。有贬义
11、连篇累牍:形容文章篇幅冗长,语言啰嗦,内容重复。有贬义
12、巧舌如簧:比方擅长花言巧语,能说会道。有贬义
13、趋之假设鹜:比方很多人竞相追赶某一事物。有贬义
14、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有贬义
15、始作俑者:比方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有贬义
16、受宠假设惊:因受到过分的宠爱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多含贬义
17、弹冠而庆:因马上做官而相互庆贺。有贬义
18、推波助澜:比方推动某种事物的进展并扩大它的影响。多用于坏的事物。
19、忘乎所以:遗忘了一切。多形容因骄傲自满而得意忘形。有贬义
20、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有贬义
21、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处处干坏事或全部的坏事都做到了。有贬义
22、无所认真: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有贬义
23、舞文弄墨:形容玩弄文字技巧。有贬义
24、心劳日拙:指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却越来越无法得逞,境况一天不如一天。
25、信笔涂鸦:比方字写得拙劣,任凭乱涂乱画。有贬义
26、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认真机。有褒义
27、言近旨远:话说得浅近,含意很深远。有褒义
28、一孔之见:比方狭隘片面的见解。有贬义
29、颐指气使:形容骄傲地指挥别人。有贬义
30、亦步亦趋:比方自己没有主见,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服从别人,跟着人家走。有贬义
31、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气办成事业。有贬义
32、雨后春笋:比方事物的大量涌现和蓬勃进展。有褒义
33、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有贬义
34、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当无阻。现在常用作贬义,比方人处事圆滑
35、坐而论道:泛指空谈大道理。贬义四、常用文言 18 个虚词详解
[一]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与”和“又”
〔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2〕剑阁峥嵘而崔嵬。〔 《蜀道难》 〕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屈原列传》 〕
3、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译为“就”、“才”、“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
城入赵而璧留秦〔 《廉颇蔺相如传》 〕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行。〔 《谏太宗十思疏》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设”,“假设”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
6、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 《项羽本纪》 〕
〔二〕用作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间或也作主语,译为“你”
1、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项羽本纪》 〕
〔三〕复音虚词“而已”,语气助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
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缺乏学,学万人敌。〔 《项羽本纪》 〕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
[二]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作谓语,问缘由,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缘由”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传》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
2、作宾语,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何来操?〔 《鸿门宴》 〕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
然则何时而乐也? 〔 《岳阳楼记》 〕
〔二〕用作副词
1、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竟日悄悄在此?〔 《项脊轩志》 〕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高祖本纪》 〕
2、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1〕何太子之遣?〔 《刺客列传》 〕
〔三〕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 《魏公子列传》 〕
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非有功哉,何以得主约? 〔 《高祖本纪》 〕
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传》 〕
[三] 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缺”,“竟〔然〕”,“反而”等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
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2025 年江苏卷〕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其次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与尔三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
〔三〕用在推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其先乃齐入,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刺客列传》 〕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报任安书》 〕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四] 其
(一)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刺客列传》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 〔 《师说》 〕
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主语〕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方其…而东也”作状语〕
〔 《赤壁赋》 〕
3、活用为第一人称。作定语或小主语,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
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里”,“那样”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列传》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 〕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庄子》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可译为“或许,” “莫非”,“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测度〕 〔 《李将军列传》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 〔 《师说》 〕
其可忽乎?〔表反诘〕 〔 《谏太宗十思疏》 〕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表婉商〕 〔 《烛之武退秦师》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期望〕 〔 《唐雎不辱使命》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 〔 《伶官传序》 〕
〔三〕用作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设”;或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表假设〕
〔 《孟子见梁襄王》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 〔 《逍遥游》 〕
〔四〕句中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离骚》 〕
[五] 且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烛之武退秦师》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且臣少仕伪朝。 〔 《陈情表》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
2、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
〔二〕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将”“将要”〕 〔 《逍遥游》 〕
吾攻赵,旦暮且下。〔“将要”〕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暂且”〕 〔 《报任安书》 〕
[六] 假设
〔一〕用作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你”〕 〔 《鸿门宴》 〕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你们”〕 〔 《鸿门宴》 〕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假设人!” 〔 《论语》 〕
吾不忍其觳觫,假设无罪而就死地。〔 《齐桓晋文之事》 〕
以假设所为,求假设所欲。〔 《齐桓晋文之事》 〕
〔二〕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假设”,“假设”等
〔1〕假设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 《刺客列传》 〕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1〕其以军假设城邑降者,卒万人,邑万户,如得大将。〔 《史记》 〕
[七] 所
〔一〕用作助词
1、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构造。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 “所…的状况”等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魏公子列传》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
渔人一一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知名词性构造,则所字构造起定语的作用
〔1〕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魏公子列传》 〕
〔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照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魏公子列传》 〕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项羽本纪》 〕
〔三〕复音虚词“所以”。表示缘由或手段或凭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表缘由〕 〔 《高祖本纪》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 〔 《师说》 〕
[八] 为
〔一〕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如姬为公子泣。〔 《魏公子列传》 〕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1〕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 〕
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
5、表示动作、行为的缘由。可译为“由于”,“由于”
〔1〕草木为之含悲。〔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淮阴侯列传》 〕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
〔二〕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诘问,用如“乎”,可译为“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
6、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消灭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九] 焉
〔一〕用作兼词,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句末。相当于“于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
率妻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90 KB
  • 时间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