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光合作用).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光合作用) 】是由【PIKAQ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光合作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相关的实际问题。
水平目标
1、通过查阅相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
资料的水平。
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
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
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有机物的制
造——光合作用”这个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在初中生物
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
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所以有必要让学
生通过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
物,再以一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检验。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
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本节的教学安排为 3
课时,第 1 课时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第 2 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索性实
验,第 3 课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及意义。
教法:(先学后教的方法)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资料的搜集和整
理,带到课堂上来实行交流,通过概述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启发
学生通过度析和思考得出相对应的结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学内容如
下:
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 1648 木桶里栽柳 5 年,雨水浇灌,柳苗由 增重至
;90kg 干土减重 57g 柳的增重来自水 : .
普利斯特利 1771 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
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 1779 植物的绿色局部,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
的作用光的重要作用
谢尼伯 1782 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 CO2,释放 O2CO2 是原料,
O2 是产物
索热尔 1804 植物增重大于 CO2 吸收量减去 O2 释放量水是原料
萨克斯 1864 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有机物是产物
其教学目标有三:一是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很多科学家智
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要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二是使学生领
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
育;三是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为下一步探究
实验做准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有:
(1)选叶遮光应先暗处理。应选择生长健壮,便于接受光照的叶片,
经过遮光处理后,再放入暗处 2~3 天。暗处理条件下,叶肉组织不能合成
淀粉,细胞内积累的淀粉绝大多数被呼吸消耗或以蔗糖形式运出叶片。因
为叶片内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为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创造了条件。
(2)对遮光——暗处理材料的光照时间应视光强度而定。实验当天的
上午,强光照射 3~4 小时,下午实验效果显著;若上午使用实验材料,则
必须在夜间用灯光照射处理材料,光线不强应延长光照时间。
(3)酒精脱色过程一定要采取隔水加热法(水浴)。当叶片在酒精里呈
黄白色时,应先熄灭酒精灯。一定要注意安全,事先准备好湿抹布,一旦
出现问题不要慌乱。
(4)酒精脱色处理的叶片脆而硬,用热水漂洗的作用主要是使叶片经
过水化处理而变软,并为碘与淀粉的反应创造条件。
(5)滴加碘液的同时,注意观察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
(6)处理好实验课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在让学生明确实
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之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行操作,并仔细观察
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要力
争演示成功,这两个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持续总结
可将实验装置实行改进。另外在实行演示之前要简要介绍实验装置和基本
原理,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相关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实际上是对光合作用假设的实验验
证,通过实验检验证明相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假设是成立的,从而形成光合
作用的概念。所以,教学时在每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
通过讨论明确每个实验揭示的问题。当一组探索性实验完成后,应指导学 : .
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等问题。
第 3 课时在上述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
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绘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绘。这样就得到了光
合作用的定义,从而完成了光合作用概念形成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的
教学活动应立足于启发学生使用知识来说明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说
明问题过程中领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产物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难点:光合作用实验的组织和实施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
引言:上一节我们理解了叶是实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结构
有着与光合作用相适合的特点。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光合作用是怎
样被发现的呢?这还得从柳苗生长之迷说起。
17 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
需要的各种物质。一株大树那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丰硕的果实,都
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来的。果真是这样吗?怎样证明这个观
点是否准确呢?科学家是通过探究过程寻求相关自然界各种问题的答案
的,揭示柳苗生长之迷也是如此。
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请同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海尔蒙特的实验。
17 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
验:他将一棵重 的柳苗栽种到一个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内土壤的
重量是 90kg。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
专门制作了桶盖。5 年过去了,柳苗逐步地长大了。他再次称量柳苗和土壤
的重量,结果使海尔蒙特大吃一惊:柳苗重量增加 ,土壤重量仅减少
了 !(配合投影图)同学们,根据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呢?
小组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
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板书:海尔蒙特 柳苗生长之迷
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
提问: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准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
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讨论发言:可提到阳光、空气。看来,海尔蒙特的实验还是有很大的
局限性的。那么,后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在研究助燃空气时,做了一个新奇的实
验。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扮演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和太阳,伴随着解说员
的讲解表演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配合投影图)。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板 : .
书:普利斯特利 钟罩内的实验 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提问: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
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
验结果呢?
讨论回答引出下一个实验:阅读材料"1779 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
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
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水平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
全停止?quot;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光的重要作用。(板书:英格豪斯 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
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说明光的重要性)
提问: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
讲述:那么,在光照下绿色植物究竟释放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是否与
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相关呢?后来,科学家们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明
确了这种气体就是氧气。
阅读材料:"1782 年瑞士牧师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
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此基础上,1804 年瑞士学者索热
尔对光合作用首次实行定量测定,发现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的增重
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所以他指出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
还要消耗水,这也与海尔蒙特的结论相吻合。1864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
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局部营养物质,然后
把叶片的一局部暴露在光下,另一局部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
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局部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的一局部叶片显示深
蓝色。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只有淀粉遇碘表现蓝色,淀粉燃烧时能够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它是一种有机物。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理解到,绿色
植物在光下不但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发育等生命活动所用。1897 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
光合作用。这样,柳苗的生长之迷也终于被揭开了。"
提问: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板书:谢尼伯 发现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 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氧;索热尔
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 说明光合作用的原
料还有水;萨克斯 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 说明淀粉是光
合作用的产物)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
过程是在哪实行的呢?
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阳光;产物是淀
粉和氧;场所是叶绿体。
板书设计:(略) : .

第二节 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海尔蒙特柳苗生长之迷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说明光的重
要性。
谢尼伯发现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说明光合作用的原
料是 二氧化碳,产物是氧。
索热尔 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
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
萨克斯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 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

(第二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引言:通过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我们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
产物做出了初步的解释。怎样检验我们对问题的解释是否准确呢?我们来
做一组探索性实验。(板书:二、探索光合作用)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开花植物
的光合作用。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检
验绿叶在光下是否能够制造淀粉?
小组讨论: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同学们能够设计出将天竺葵放在黑暗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光合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IKAQIU
  • 文件大小285 KB
  • 时间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