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精)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 】是由【zongzo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精)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精)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初步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xx×40300×70200×8012×400 240×2130×330×3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细致视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得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索、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
(2)小组探讨: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xx≈20xx×20 = 400
方法二:18≈20xx×20 = 440
方法三:22≈20xx×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沟通。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沟通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具、学具打算:茶杯图,直尺图,学生打算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从1数到5。
3.看图写数。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图。
二、探究新知:
1.相识0
接着复习中的看图写数。
提问:假如我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想一想,每个圈里还剩几个茶杯?
老师从左边的集合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集合留下面板书:2。
老师从中间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个茶杯。提问:还剩几个茶杯?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集合圈下面板书:1。
老师从右边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呢?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我们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书:0。(留意写得慢一些。)
师: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新数字。带着学生念几遍。说明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表示。
师: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数字的形态像什么?学生回答可能会有很多种,老师确定其中比较合适的,如:0像个鸡蛋。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数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态一的关系_。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并渗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说。0就相当于把上面的圈竖起来。因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相识直尺: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以前见过0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老师出示直尺图。然后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说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着我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数到5。说明0是起先,是起点。0在1的前面。带着学生从0到5数几遍。
3.0的写法:
老师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板书,来示范0的写法。边示范边讲清笔顺的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上线中间偏右一点,向左下写,在中线旁边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与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线旁边与有线接触,再接着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要特殊提示学生,0写得要圆滑,尤其在拐弯处不能有棱角。
带着学生书空2~3遍。
打开教科书第24页,看写0的笔顺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按书上的'虚线字描写数字0。
三、拓展应用:
(1)做练习五的第1题,老师说明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填( )。做完后指名订正。
对要填0的,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五的第2题。老师巡察,对书写不正确的要进行订正。
(3)做练习五的第3题,拿出0~5的数字卡片,把卡片的依次弄乱,做嬉戏。
师:把这些卡片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一排队,看谁排得又对又快。
订正后,再问一问0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把0排在第一个。
(4)做练习五第9题。老师往意巡察,对笔顺写得不对的要刚好订正。
课间活动。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相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留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
不能有棱角。最终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
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分析实力和归纳概括实力。
3.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别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起先劳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很多好玩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劳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特别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方法。
[点评:老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亲密联系好玩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学问给予肯定的价值]
二、新授
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方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爱的其他方法。
(2)学生探讨
(3)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探讨成果?
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特别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
生②:用数轴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
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简洁清晰。
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非常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30的倍数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数有:40 80 120 ,我发觉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
板书:30的倍数:30 60 90 120
40的倍数:40 80 120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采纳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数,从而发觉它们有公有的倍数120,看来是真的不行。
[点评: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张扬学生的特性。老师在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空间的同时,激励学生特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留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
2.师:咱们换一个数试试。一组60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0分钟回来一次。请同学们再来证明一下。
学生验证
学生汇报。
生:60的倍数有:60 120 180;90的倍数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钟时它们会相遇。
师:恩,还是不行,我们发觉60和90也有公倍数。
3.师:那是不是随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沟通一下。
生:随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例如17和1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两个数的乘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出:随意两个数都有公有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
生:。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多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肯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觉随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肯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相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学问说明一些简洁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娴熟的驾驭,学问的迁移学生应当很好理解。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相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驾驭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问题:调皮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相互探讨,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①引入 “最简洁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洁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洁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洁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假如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就简单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探讨:
12:8 : 2/5:1/4
?如何化?
?如何化?
?如何化?
④沟通
?(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终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终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先化成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老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亲密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驾驭学问来说比较顺当,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细微环节的指导,还要信任学生能依据以前的学问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赐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倒数、比的概念和计算。
复习要求:
学生娴熟地驾驭分数乘、除法、倒数、比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法则、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和比
1、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1)口答(课本第118页复习第1题)。
(2)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4 4× 4× 4÷
(3)课本第132页练习二十七第2题中的1、2题。
2、复习倒数的意义。
(1)口答(课本第121页第3题。)
(2)下面各题做得对不对?若不对,请说明理由。
2025年(精)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