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篇 】是由【xx】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扭扭棒制作各种物体,相识扭扭棒能够随意造型的特点。
2、发展幼儿动手实力,造型实力,创建实力。
3、体验活动胜利的欢乐。
教学打算:
各色扭扭棒、剪刀、求助牌、老师范例。PPT范例。
教学过程:
一、老师变魔术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爱好。
1、小挚友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幼儿揣测,最终导出是扭扭棒。)
2、今日老师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挚友闭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东西,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分发扭扭棒幼儿人手一根进行造型。)
2、请小挚友上来介绍一下你变的是什么。(幼儿介绍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么。)
3、老师小结。
"绕"扭扭棒,请小挚友和老师学学绕的动作,绕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弯"扭扭棒,请小挚友和老师学学绕弯的动作,弯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扭"扭扭棒,请小挚友和老师学学扭的动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么?(老师边讲边示范,幼儿跟着操作。)
三、观赏PPT,进一步激发幼儿操作爱好。
,想看吗?(老师和幼儿一起边观赏,边探讨。)
四、幼儿其次次操作。
1、请幼儿5--6人一组,进行造型。
2、提出活动要求
(1)可以用多根、单根扭扭棒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假如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组都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用求助牌。请老师或者其他小组小挚友帮忙。
3、幼儿操作,老师视察指导。
五、展示作品
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大家说说你最喜爱哪件作品,为什么。
活动延长:
活动结束后有爱好的小挚友可以在区域里接着玩扭扭棒。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育幼儿的爱心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帮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
3、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活动打算
1、故事磁带、故事课件。
2、各种水污染现象的课件。
3、河流的背景图。
4、各种污染水及爱护水资源的小卡片。
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水被污染会对人类及动植物造成危害,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提出悬案,引起幼儿爱好
老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河里的小鲤鱼突然中毒了,谁是凶手呢?”请幼儿当法官找出毒害小鲤鱼的凶手。
2、利用故事及课件,了解水污染的状况
(1)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完整的听故事,找出答案:“谁是凶手?黑熊这样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请幼儿联系身边生活,说一说水污染的危害:
“小挚友想一想水被污染了,会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3、播放水污染的课件,请幼儿细致视察,进一步感知水污染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危害
图一:漂满油污的水面;图二:工厂排出的废水;图三:填埋的水库;图四:水面上漂着的死鱼。 (图略)
小结:假如水被污染了,那么水里的小鱼、小虾等就会死掉;人们喝了污染的水,也会生病。
4、引导幼儿探讨,怎样爱护水资源
(1)假如水被污染了,对我们危害很大,那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2)引导幼儿探讨如何爱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多在河边种植树木;不要在河边大小便;不要往河里仍垃圾。)
5、利用嬉戏,复习巩固
发给每一位小挚友一张卡片(有污染水资源的,有爱护水资源的.),请幼儿贴在相应的河流背景上。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收集资料——共同共享式” 的设计。老师将事先了解打算的有关水污染的学问及图片,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共享与沟通。同时,老师还结合带悬念的、侦探式的故事,引起幼儿的爱好,激发幼儿帮助难过的鲤鱼找到罪魁祸首的欲望,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当然,若活动前能让幼儿一起参加或各自回家打算相关资料,那共享的效果会更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好玩的传声筒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探究内容,它来源于幼儿的嬉戏活动,是幼儿既感到熟识又有剧烈的探究爱好的玩具。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化应亲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为孩子供应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觉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究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科学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育幼儿对四周事物现象感爱好,有新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就是借助这一生活化、味化、又具有肯定探究价值的材料,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来激发中班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获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洪亮,,不洪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新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觉。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加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嬉戏,培育幼儿的探究爱好;
难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洪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洪亮。
活动打算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依据爱好玩空心纸棒
2、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嬉戏
3、发觉问题,和小问号交挚友
4、玩传声筒,视察比较空心的与实心的不同之处,解决问题。
5、嬉戏“长长的传声筒”,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玩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沟通,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验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沟通。
本次活动的胜利之处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究, 从而发觉问题-解决问题。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5、老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肯定的距离。在今日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觉,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挚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爱好,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觉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情愿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觉、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议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究活动的爱好。
3、发展动手视察力、操作实力,驾驭简洁的试验记录方法。
4、学录自己的发觉。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活动打算: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方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方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沟通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方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老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方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很多吸管,要请小挚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方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方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主动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共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觉、自主探究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老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2、能用动作创建性的表现蚯蚓。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细致视察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探讨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打算:
大树衣服、图片、养分-报纸球
活动过程:
1、师:“这是哪?”――动画城。
2、今日动画城给小挚友打算什么好看的呢?一起来看。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大树是什么表情?
3、这时有一只老鹰飞来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突然有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说:“老鹰你不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他就要倒了。”
(1)大树为什么要倒呢?(幼儿探讨)
(2)为什么蚯蚓知道而老鹰不知道呢?
4、蚯蚓:“老鹰,你去那边的树上安家吧!那边的树很健康。”
老鹰:“那边?那么远你怎么知道?分明是在骗我。”
5、老鹰不明白那么远蚯蚓怎么知道,我们小挚友来把答案告知老鹰好吗?(幼儿探讨)――蚯蚓可以爬很远的地方
老鹰:“哼!你那么小,既没有手也没有脚,也没有我这样的尖嘴,没有大大的翅膀,更没有尖尖的爪子,而且还软绵绵的,怎么能在坚硬的地下钻来钻去呢?别骗我了。”
“小挚友,你们知道不知道蚯蚓究竟靠什么爬来爬去的?(幼儿探讨)利用纲毛抓住粗糙的东西向前爬。”
老鹰不信任,生气的一口把蚯蚓咬成两截,
“蚯蚓被咬成两截会怎么样呢?”(幼儿探讨)
6、过了几天,老鹰在大树上生出了鹰蛋,“哼,小蚯蚓被我咬死了,再也不会有人来烦我了。”
“老鹰!你好吗?”(蚯蚓钻出)
“你为什么没死”?
小挚友来告知老鹰,我为什么没有死,好吗?(探讨)
7、老鹰被蚯蚓气的飞走了。
蚯蚓:“小挚友大树真的没有养分生病了,小挚友变成小蚯蚓帮助我搬养分给大树治病好吗?”
小蚯蚓变好了吗?快去运养分吧!
8、老师变成大树
提示幼儿:
小蚯蚓没有手脚,我却发觉咱们小蚯蚓怎么在用手爬呀?
或――小蚯蚓,你怎么长出手来了呀?
大树汲取养分渐渐伸展开来
大树:我已经有了养分不会死了,感谢小蚯蚓
9、蚯蚓和大树跳舞
大树:“小蚯蚓我的挚友在那边,你们爬过去看看他好吗?”
幼儿爬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化是科学启蒙教化,重在激发幼儿的相识爱好好和探究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觉的乐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小白兔和大黑熊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感受理解小白兔和大黑熊两个不同特征的音乐形象。
2、培育倾听音乐的习惯。
活动打算:
小白兔和大黑熊的布袋木偶、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一遍,启发幼儿想一想:听到这个音乐,你觉得眼前好象望见了什么?(或者是什么动物来了)。
(二)、学小白兔和大黑熊走路。
1、出示小白兔和大黑熊的布袋木偶。这是谁?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大黑熊是怎么走路的?
2、,你觉得哪段音乐象小白兔?哪段音乐象大黑熊?
3、启发幼儿仿照小白兔和大黑熊的走路特点,体验二者的不同。
2025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