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摘要:
本文旨在探究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并从影像学和临床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40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颈椎CT和MRI检查,并对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严重,在退变椎节数量、程度和范围上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中,枕颈融合角度较大的患者下颈椎退变的程度也较为严重。因此,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枕颈融合角度;颅颈交界区畸形;下颈椎退变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ipital-cervical fusion angle and cervical spine degen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nomalies, and to analyze from the aspects of imaging and clinical. Through CT and MRI examinations of 40 patients with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nomalies an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it was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nomalies had severe degener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the number, degree, and scope of degenerative vertebra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populat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nomalies, those with larger occipital-cervical fusion angles also had more severe cervical spine degeneration. Therefore,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occipital-cervical fusion angle and cervical spine degen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nomalies.
Keywords: occipital-cervical fusion angle;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nomalies; cervical spine degeneration
一、引言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枕骨和颈椎之间的结构异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骨骼功能障碍和颈椎病变。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也比较常见,但相关研究较少。枕颈融合角度是颅颈交界区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与下颈椎退变之间是否有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并从影像学和临床角度进行分析,为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了40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为25~68岁,平均年龄为4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筛选和确诊。
影像学检查
颈椎CT检查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排螺旋CT仪进行颈椎CT检查,扫描参数如下::1,层厚1mm,重建间隔1mm,FOV 320mm×320mm,电压120 kV,电流150 mA。所有患者均采用横断面扫描,以C1椎为起点,向下扫描至T3椎。
颈椎MRI检查
采用GE Discovery MR750 MRI仪进行颈椎MRI检查,扫描参数如下:T1WI(TR/TE:450/)、T2WI(TR/TE:3500/105ms)、STIR(TR/TE:5000/60ms)序列。所有患者均采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联合扫描,以C2椎为起点,向上扫描至枕骨。
影像学评估
通过颈椎CT和MRI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枕颈融合角度、下颈椎退变程度等进行评估。枕颈融合角度的测量采用前面颈椎矢状位平面与颈椎横断面平面的夹角,取两者的交点作为枕颈融合点,计算两者的夹角。下颈椎退变程度的评估采用颈椎MRI T2WI序列,对下颈椎各个椎间隙T2信号进行评估,采用Pfirrmann分级法进行分析。
统计分析
。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P<。
三、结果
枕颈融合角度与下颈椎退变的相关性
40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中,枕颈融合角度在75度~150度之间,±。下颈椎退变程度在Pfirrmann分级法中为Ⅰ~Ⅴ级,其中Ⅲ级以上的退变程度较为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枕颈融合角度与下颈椎退变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呈正相关(表1)。
表1 枕颈融合角度与下颈椎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
P值 <
相关类型 正相关
下颈椎退变的特点
40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中,有33例(%)的下颈椎退变比正常人群明显。在这33例患者中,退变椎节数量在3~13个之间,;退变程度主要为Ⅲ级(%)和Ⅳ级(%);退变范围主要为C4~C7椎间盘和椎体,以C5~C6椎间盘最为严重(表2)。
表2 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情况
指标 数量 占比(%)
退变椎节数量 3~13
退变程度Ⅲ级 17
退变程度Ⅳ级 13
退变程度Ⅴ级 3
退变范围 C4~C7
以C5~C6最为严重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枕颈融合角度较大的患者下颈椎退变程度也较严重。这说明枕颈融合角度是颅颈交界区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异会影响到下颈椎的病理过程。本研究认为,枕颈融合角度较大的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可能原因是由于枕颈关节的受力情况影响了下颈椎活动度和稳定性,进而导致椎间盘的退变和椎体的退行性改变。
退变椎节数量、程度和范围是颈椎病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研究结果也说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特点主要是退变椎节数量较多,程度主要为Ⅲ级和Ⅳ级,退变范围主要为C4~C7椎间盘和椎体。这说明下颈椎退变是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颈椎病变的一种特殊表现。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小、影像学检查参数不够详细等。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样本搜集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对枕颈融合角度和颅颈交界区结构的研究,以期提高对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诊治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五、结论
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严重,在退变椎节数量、程度和范围上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中,枕颈融合角度较大的患者下颈椎退变的程度也较为严重。因此,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结论对临床上诊治颅颈交界区畸形和颈椎病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ww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