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八下课外古诗词后四首 】是由【135479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八下课外古诗词后四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教学重点:
01
02
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意境和形象。
03
扣住“风”这一主体景物来赏析边塞风光及战士精神。
岑参(约715—770)江陵人,与 同是唐代 派的代表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 。有 (作品集)。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
岑嘉州
边塞诗
《岑嘉州集》
高适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01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02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03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04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你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缘,
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苍天。轮台九月的秋风,随着夜晚在吼叫,
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如斗一般大。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
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将军身著铠甲,日夜未曾脱下,
半夜行军,只听戈矛互相撞拨,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的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
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
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翻译
整体感知
由诗歌标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可知,这是将士出征前的壮行诗,敌我尚未交战,但在诗歌结尾,诗人已料想封大夫此次出征定当旗开得胜。诗人对战争结果的预测是盲目乐观还是有凭有据?
整体感知:
首先写出征的自然环境。
01
接着写出师的原因。
02
最后写诗人预祝封将军出师告捷。
03
然后写将士们半夜行军的情况。
04
细品——局部推敲
这是一番怎样的场景?
分析“君不见”至“随风满地石乱走”
以上几句写出征前的自然环境
01
02
03
君不见走马川行,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请用词语概括。
出征的自然环境
此句重在写远景 ——风色
“莽莽”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蒙景象;“黄入天”写大漠风沙的颜色,写风沙直入天际的情景。这是白天的风。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八下课外古诗词后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