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式.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式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式
导言
本文图文解析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三个公式,分别对应:直钢筋、弯起钢筋、箍筋,轻松看懂之后,对现场工作很有帮助!
在钢筋混凝土构造工程中,有很多外形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比方纵筋、分布筋、拉结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筋、马凳筋等等,这些钢筋共同组成了构造构件的钢筋骨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但是从钢筋厂家运进施工现场的钢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都是一根根长度相等的直线状态的钢筋捆在一起,比方有 9 米的,也有 12 米的,像下面这样:
还有曾经比较常见的圆盘条,主要是光圆钢筋,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因此,就要通过钢筋工把进场的直线状态的钢筋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 也就是配筋图要求的样子。这时候就必定消灭钢筋的弯曲、搭接、焊接、切断。而这种成型钢筋,到底需要多少进场钢筋才能加工出来,也就是确定成型钢筋在直线状态下需要多少长度,这样才能对进场钢筋进展精精准割。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这个工作就叫做钢筋下料。
而在钢筋下料中,对钢筋长度影响最为简单的就是钢筋的弯曲。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建筑材料,钢筋弯曲的特点是在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如以下图所示〕,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中心线尺寸,就可以得到钢筋的下料长度。
搞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准确的进展下料长度计算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主要有三个公式,分别对应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下面我们一一介绍一下:
直钢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构造施工图纸、《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6G101 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
尺寸不变”依据 16G101 图集的规定进展计算。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 D 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 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 D 一般取 ,弯钩平直段取3d,如以下图所示〔180 度半圆弯钩〕: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 。如以下图所示:
同样的,当弯钩角度为 90 度〔直弯钩〕和135 度〔斜弯钩〕时,也可以计算出弯钩增加长度分别为 和 。
对于 335MPa 级、400MPa 级带肋钢筋,假设没有特别的图示说明,其锚固长度就是足够的,不用考虑弯钩增加长度,一般也不用考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直接考虑锚固长度即可。假设需要做弯钩时,一般做135 度或 90 度弯钩,内径
D 一般不小于 4d,弯钩平直段要符合设计要求,由此也可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
度。如以下图所示:
计算出了弯钩增加长度,就可以很简洁的算出直钢筋的下料长度了。
弯起钢筋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对于弯起钢筋下料计算公式,钢筋搭接长度同样可以通过图纸、标准和图集进展确定,弯钩增加长度前面已经介绍过其计算方法,关键需要理解的就是前面三项: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
这其实还是依据我们前面介绍的钢筋弯曲的特点来确定的。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就是钢筋的外包长度,弯曲调整值就是钢筋弯曲处外包长度与轴线长度之间的差值,两者之差就是弯曲后钢筋的中轴线长度,也就是下料长度。如以下图所示:
而弯曲调整值可以依据不同的弯曲角度进展取值。一般来说,可以按下表取
值: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弯曲调整值〔d 为钢筋直径〕



2d

搞清了公式中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得到整个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了。
箍筋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这个公式其实是很笼统的,个人感觉有些耍流氓,由于单纯看这个公式根本不知道具体该怎么算。我们干脆抛开这个公式,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箍筋的详图一般是下面这样的:
也就是箍筋的周长有两种:一种是外皮周长=2〔a+b〕;一种是内皮周长=2
〔c+e〕。
然后,依据标准和标准图集的要求,箍筋的根本状况如下:
箍筋一般为光圆钢筋,弯弧内直径可取箍筋直径的 倍且不小于受
力钢筋直径。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构造不应小于 90 度,对有抗震要求的构造应为 135 度〔这个是大局部的状况〕。
箍筋弯后平直局部长度:对一般构造可取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构造可取箍筋直径的 10 倍。
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再结合我们上面探讨过的弯曲调整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状况下的箍筋下料长度。有一位前辈对此做了具体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d 为箍筋直径〕:
抗震构造:135 度弯钩箍筋的下料长度=2〔c+e〕+ 或2〔a+b〕+。一般构造:135 度弯钩箍筋的下料长度=2〔c+e〕+ 或2〔a+b〕+。我觉得这个分析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
以上就是不同状况下钢筋计算的根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状况具体分析,生疏图纸和标准以及标准图集,严谨认真,算无遗漏,才能准确无误的做好钢筋下料计算的工作。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老狐狸
  • 文件大小1.05 MB
  • 时间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