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是由【PIKAQ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 1 植物对水分的吸取和利用名词:
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取、运输、利用和散失。
2、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由于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4、吸胀作用:是未形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枯燥的种子。
5、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集中,叫做~。
6、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取水分的过程,叫做~。
7、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局部, 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
8、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9、质壁分别: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别的现象,叫做~。
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11、合理浇灌:是指依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浇灌以便使植物体强健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猎取最大效益。
语句:
1、绿色植物吸取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绿色植物吸取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2、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植物吸水的方式:①吸胀吸水:a、细胞构造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的液泡。b、原理:是指细胞在形成大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从外界大量地吸取水分。c、举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枯燥的种子。②渗透吸水:a、细胞构造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细胞液具有肯定的浓度。b、原理: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外因(两侧具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验证:质壁分别及质壁分别复原;d、举例: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等。
4、水分流淌的趋势:水往高(溶液浓度高的地方)处走。水密度小,水势低(溶液浓度大);水密度大,水势高(溶液浓度低)。
:(1)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内部层层细胞→导管(2) 成熟区表皮细胞→内部各层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
6、水分的利用和散失:a、利用:1%~5%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b、散失:95%~99%的水用于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意义是植物吸取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7、能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应当是一个渗透系统,是具有大型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在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才会有的现象。(人体的细胞,它没有细胞壁,也就不会有质壁分别。玉米根尖细胞没有形成大型液泡,玉米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伸长区的细胞,形成层细胞和干种子细胞都无大型液泡,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别。洋葱表皮细胞和根毛细胞两种成熟的植物细。)
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 2 种群和生物群落分析名词:
1、种群:在肯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诞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肯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构造: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构造和水平构造等方面。
9、垂直构造: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构造。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构造。
10、水平构造: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构造。如: 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语句:
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争论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诞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打算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推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承受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 N=(标志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 种群密度的特点:①一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诞生率和死亡率:诞生率和死亡率是打算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
素。诞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诞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诞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进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掌握的种群,如鸡、鸭、羊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生殖时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白蚁等。
7、种群数量的变化:①影响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和传染病。B、人为因素:人类活动。②变化类型:增长、下降、稳定和波动。③两种增长曲线:a、“J”型增长特点: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条件:抱负条件。b、
“S”型增长特点:级种群密度增加→增长率下降→最大值(K)稳定;条件:自然条件(有限条件)。④争论意义:防治害虫,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8、推测将来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看年龄组成。而诞生率和死亡率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名词: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局部。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构造的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淌,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响,运送养分物质和陈代谢的废物。
4、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简单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整渗透压。
5、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很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复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7、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 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构造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等,具有维持正常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8、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9、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0、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1、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构造。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2、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构造,叫肽链。
13、氨基酸:蛋白质的根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打算
20 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 种。氨基酸在构造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 和-COOH 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 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4、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5、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 DNA。
16、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 RNA。公式: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基因(或 DNA)的碱基:信使 RNA 的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语句:
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局部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陈代谢越活泼。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展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 C、H、O 三种元素, 蛋白质必需有 N,核酸必需有 N、P;蛋白质的根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根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 C、H、O)。
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大;②分子构造简单;③种类极其多样;④功能极为重要。
5、蛋白质构造多样性:①氨基酸种数不同,②氨基酸数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空间构造不同。
6、蛋白质分子构造的多样性打算了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概括有: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
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整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不是蛋白质);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留意: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掌握的。
7、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担当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一切细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 中),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组成核酸的根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 DNA 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 RNA 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IKAQIU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