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一成的建筑诗学
时间2011 05 地点:同济大学主讲人:坂本一成
1 日常-超越日常-非日常
作为一个概念的出现,在坂本这里却是从对日常的反思开始的。严整形态操作背后建立起来的,却是对现实(当然是70年代)的抵抗:日常性到底应该在住宅中如何表达?这是一个非单纯的住宅问题,而是事关人的存在状态的反思,住宅的日常性在70年代的日本,被大家理解为一种抵抗都市的手段出现了一系列的作品,比如坂本的作品散田之家、安藤住吉长屋、伊东的U宅等,都是用混凝土这种材料来寻求居住日常性同都市的隔离状态,而在内部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对日常的理解。这些现象,在70年代的日本集中出现,以内敛的住宅形式表达应该并非个别思考的问题。
超越日常。
这个过程很困难,并不在于打破既有的日常性,而是寻求日常难以达到的那部分生活品质的时候,日常有时却是障碍。日常的诗学,无非是人的生存状况的不满中,向往的那些足以带来诗意的内容:比如散田之家中的BOX、住吉长屋的内院;同时,日常在表达时,又是设计必须关注的:你要设计感还是消解设计感,完全会是不同的结果。坂本在他的作品谱系中提出“家型”的概念来总结“日常-超越日常-非日常”的状态的时候,刻意把超越这部分分析透,也是要突出诗意的建立同设计之间微妙的联系。从散田之家6米高的内庭到2008年作品中2米高的住所,设计感的一再削弱应该是坂本经过30年得来的道理,是一位老建筑师自觉地反思自我的一个例证。
然而,Wright在Oakpark的自宅,那间儿童室的阳光显然在尺度上给你设计上的启发和片刻的沉思带来愉悦,不知设计与非设计之间的界限坂本的界定在哪里?看来还要仔细研究下下。
非日常。
非是否定的,但是作为一种参照,坂本并没有刻意解释非日常的内容。也许其关注的正是“不是什么”的时候,日常的概念才清晰和明确,所以,如果大家理解了我前面体会的日常的概念,那么,你没有纳入日常含义的部分,权且按“非日常”来界定吧:这一说法同坂本的讲演无关。
2 三个阶段:空间之构成-消解-虚无
构成。
坂本用BOXING BOX的概念来解释他在住宅内部形态空间构成时的方式,这种构成方式同日常使用有关,当然涉及尺度、材质等问题;
消解。
后来的发展,把消解这种构成的努力作为实践的重点,出现很多对“家型”的消解:错位、错置、滑移、并置等导致形态消解的同时,保证完形的暗示;
虚无。
再后来,形式中透出的设计感的削弱成为一种设计理路,内外的界限重新变得模糊和不确定,曖昧在超尺度或亲体尺度内,完成一种对“无”的实践。
今次是日本建筑师坂本一成(kazunari sakamoto)的讲座,名叫“日常住宅的诗学”
正如同他的开场白一样,讲座的内容很令人费解,或许是专业不对口,或许是翻译的问题,或许他理念本身就和他的作品一样很暧昧、自有、界限不明,总之能懂到的部分不多
坂本老师的概念很独特,是一种凌驾于日常的日常,既不是日常也不是非日常。是一种在日常对峙、融合、叠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住在设计理念
坂本一成的建筑诗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