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高考防化学辅导: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防化学辅导: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考防化学辅导: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
在中学教科书中有如此两个化学方程式: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uar r;+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可见,浓硝酸的复原产物是 NO2,稀硝酸的复原产物是 NO、不少同学认为这两个反响的反响物一样,只是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响的结果:第一个反响中N+5 被复原成了N+4; 而其次个反响中 N+5 被复原成了 N+2。由此得出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的错误结论。
一般说来,硝酸氧化性的强弱并不是依照硝酸(实际是N+5)被复原的产物的化合价转变的大小来打算的,而是由 硝酸的浓度来打算的,硝酸越浓,它的氧化力量就越强。例如:
稀硝酸与硫化物反响时,只能将S2— 离子氧化成单质硫,而浓硝酸与硫化物反响时,能将S2- 离子进一步氧化成 SO42-离子。
3CdS + 8HNO3(稀) === 3Cd (NO3)2 + 2NO↑+
4H2O + 3S↓
PbS + 8HNO3(浓) === PbSO4 + 8NO2↑+ 4H2O
稀硝酸只能把砷氧化成亚砷酸,而浓硝酸则进一步
把亚砷酸氧化成砷酸。
As + HNO3(稀) + H2O === H3AsO3 + NO&
uarr;
H3AsO3 + 2HNO3(浓) === H3AsO4 + 2NO2&uar r;+ H2O
稀硝酸只能将氢碘酸氧化成单质碘,而浓硝酸则能把 氢碘酸氧化成碘酸。
6HI
O
+
2HNO3(稀) === 3I2 + 2NO↑+
4H2
HI
+
6HNO3(浓) === HIO3+ 6NO2↑+
3H2O
铂、金等贵金属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 1 体积浓硝酸和3体积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溶液(俗称王水)却能溶解铂和金。
Au + 4Cl— + NO3— + 4H+ === [AuCl 4]-
+ NO↑+ 2H2O
3Pt + 18Cl- + 4NO3- + 16H+ === 3[PtCl 6] 2- + 4NO↑+ 8H2O
尽管铂、金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当有 Cl—离子存在时, 和产物Au3+离子(或 Pt4+离子)结合,生成了络离子
[AuCl 4]-(或[PtCl 6]2-),从而降低了 Au3+离子(或Pt4+离子)的浓度,金属就被接着氧化了、
当硝酸与金属活动性挨次表中排在氢寻常的活泼金
属如镁、锌、铁等反响时,除可生成 NO2 或NO 外,在更稀的硝酸中还可产生 N2O、N2、NH3 等、例如:
4Mg + 10HNO3(1 mol·L-1) === 4Mg (N O3)2 + NH4NO3 + 3H2O
4Mg + 10HNO3(2 mol·L-1) === 4Mg (N O3)2 + N2O↑+ 5H2O
3Mg + 8HNO3(6 mol·L—1) === 3Mg (NO 3)2 + 2NO↑+ 4H2O
Mg + 4HNO3(16 mol·L-1) === Mg (NO3)2 + 2NO2↑+ 2H2O
可见,关于同一种复原剂来说,硝酸越稀被复原的程度 越大。浓硝酸(12~16 mol·L-1)被复原的主要产物是 NO2,稀硝酸(6~8 mol·L-1)被复原的产物主要是NO;再稀如2 mol·L-1 的硝酸复原产物主要是 N2O,而更稀的硝酸(1 mol·L-1) 则被复原成NH3(NH3 与HNO3 反响生成 NH4NO3)。
铁、铝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总之,硝酸的强氧化性来自硝酸根中的 N+5 元素,而不是硝酸电离出来的 H+,这种氧化性的强弱还跟温度(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酸度(如硝酸根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难以表现 出氧化性,如硝酸亚铁中的 Fe2+与NO3—能够稳定存在, 但加盐酸时,Fe2+却被 NO3-氧化成了 Fe3+)等有关。物质
氧化性的强弱是指氧化其它物质的力量,浓硝酸与铜反响比 稀硝酸与铜反响猛烈的多,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 氧化力量强、而不能从其本身被复原的程度大小来比较例如:
【例题】(2009年北京高考 27 题)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以下图装置进展试验(夹持仪器的装置已略去)。试验说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成 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 反响,能与 NO2 反响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1)试验应幸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
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参加药 品,翻开弹簧夹后
装置①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以据的试验现象是
(6)试验完毕后,同学们觉察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 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
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 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推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 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看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看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看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响产生的气体, 观看颜色变化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 HNO3 的性质、化学根本试验设计和评价力量、(1)依照装置特点和试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 NO,装置⑥中盛放NaOH 溶液吸取NO2,由于要验证稀HNO3 不能氧化 NO,因此装置③中应当盛放稀硝酸。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 NO 而对试验产生干扰, 因此滴加浓 HNO3 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 CO2 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 反响产生的 NO 气体逸出。
Cu 与浓HNO3反响生成 Cu(NO3)2、NO2、H2O: 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 H2O。
装置②中盛放H2O,使 NO2 与 H2O 反响生成NO:3 NO2 + H2O === 2HNO3 + NO。
(5)NO 通过稀HNO3 溶液后,假设无红棕色NO2 产生,说明稀
HNO3不能氧化NO,因此盛放稀HNO3 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 HNO3,假设浓 HNO 3能氧化NO 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6)要证明是 Cu(NO3)2 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 NO2 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可设计将溶解的 NO2 赶走(a、c 方案) 再观看颜色变化。也可在 Cu(NO3)2 的浓溶液中通入 NO2 进展比较观看反响后的颜色变化(d方案),确定是否是由于溶有NO2 引起的。方案 b 由于Cu(NO3)2 和溶解在其中的NO2 浓度均可发生变化,故无法确定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答案:(1)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通入 CO2 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
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 + H2O === 2HNO3 + 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 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 c d
【练习1】在 100 mL浓 HNO3 中,参加足量的铜片产生a L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后得到 b L 气体(气体的体积都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的),则原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依题意,a L 气体是 NO2和 NO的混合气体,b L 气
体全为 NO 气体。该题假设依照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就显得特别简单,我们可作如下分析: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 的物质的量= ,依照电子守恒,Cu所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恰好为HNO3生成 b L NO 气体时所得电子的物质的量,即 Cu 失电子
×3,反响的Cu的物质的量× = mol。则起酸性作用的HNO3 为 mol×2 = mol,因此HNO3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mol = mol,浓度为 mol&middo t;L-1、
答案: mol·L-1
点拨:铜与浓硝酸的反响要考虑反响过程中硝酸浓度的 变化,开头生成NO2,后来生成NO,最终得到的是NO2 和NO的混合物。类似如此的反响还有:①锌与浓硫酸的反响,开头生 成SO2,随着反响的不断进展,浓硫酸变稀,反响产物还有H 2;②足量的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开头生成 Cl2,随着反响的不断进展,浓盐酸变稀,产生的 Cl2 越来越少,尽管还有HCl,由于浓度变小,反响不再进展。
【练习 2】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参加肯定量的稀HNO3, 充分反响后剩余金属 m1 g,,再向其中参加肯定量的稀H 2SO4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 m2 g,则 m1 和m2 的关系是
A。 m1 肯定大于 m2 B、 m1 估量等于 m2 C、 m1肯定等于m2 D。 m1 估量大于m2
解析:铁与铜的混合物与肯定量的稀 HNO3 反响,当金属剩
余时,硝酸耗尽,但生成物中含有Fe(NO3)2 和 Cu(NO3)2、假设再参加稀 H2SO4,则又接着发生 3Cu + 8H+ + 2NO 3—=== 3Cu2+ + 2NO↑+ 4H2O 或Fe + 4H+ + N
O3-=== Fe3+ + NO↑+ 2H2O,使金属的质量削减。A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点拨:解答该题要留意,剩余的金属成分不估量只有铁,由于 Fe + Cu2+=== Fe2+ + Cu。当剩余金属只有铜时, 加稀 H2SO4,认为 Cu 与稀 H2SO4 不反响,假设为Fe、Cu 混合物时,Fe 溶解,而错选 B、D,由于如此是无视了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
高考防化学辅导: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