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基于行为的外部环境设计 】是由【fanluq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于行为的外部环境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五章 基于行为的外部环境设计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内容结构
一、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五W法
When —— 什么时间
Who —— 什么人
Where —— 什么地方
Why —— 为了什么目的
What —— 在从事什么活动
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进行描述,而是要探索不同活动的时空特点及其规律,并据此提出改进外部设计的建议
分析从活动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持续过程,一般需要每天固定时间和时段,并持续若干天进行观察;
01
平时与周末、周日可能有质的变化;
02
季节性的差异。——“春升夏扬秋煞冬藏”
03
历时性的差异:历史进程中的物质变迁。
04
(一)时间要素
大连五四广场的物质环境变迁以及行为模式的改变
90年代末对大连五四广场进行回访,发现80年代中期的花架、灌木、乔木和向心布置的座椅,连同老人“围圈扎堆”的活动模式都已不复存在。
广场已改建成以磨光花岗石硬质铺地为主、草地为辅,实际上白天是马路对面银行的前奏和陪衬,入夜是中年人的舞场。
与在场少数自带板凳的老人交谈,他们都能回忆起当年广场上“夕阳无限好”的盛景:唱京戏、打扑克、聊大天、带儿孙、找熟人、结新友,坐上半天也不觉得累。
01
02
大连五四广场很滑,如果滑倒摔伤了找谁负责?
首先了解从事活动的个人和群体的背景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出行方式等,必要时还应通过问卷了解其他社会文化背景,但不应涉及个人隐私;
01
以特定的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元,比较容易入手;
——“7岁男孩的一天活动”“苏州园林的游园路线”
02
群体可界定为出于同一行为目的,或具有同一行为倾向而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群体还可按人数分成以下几类:
03
(二)活动人群
特小群:2~3人,活动范围一般较小,动作相对较少,目的易于辨别。“占多数”
——恋爱 争斗 谈话 相骂 下棋等
中群:7~8人以上,至数十人不等,心难齐,往往“三心二意”,易于分解为更小的群体。
——开会 聚餐 劳动 打拳 联欢 郊游
——上课 做操 参观 行军 祷告
小群:3~7人,活动范围较大,动作相对较多。
——聚餐 祭祀 出游 访友 运动 小组活动
大群:数十人至百余人不等 。“群集行为”
特大群:百人上,有组织的活动。——候车、看球、联欢
1
2
3
4
5
6
对场所应作全面了解,包括场所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社会 —— 物质组成因素;如:
01
场所本身的面积大小,空间组成,总体形态以及人工和自然组成因素;
02
周围环境中的建筑、道路、交通、自然和社会因素,以及社会文化氛围等;
03
应着重了解与活动密切相关的部分,如铺地、小品、绿化、照明、室外家具、各类设施等。
04
(三)活动场所
基于行为的外部环境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