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有人指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制度,商朝已出现,到西周时已发展成熟。在这一
制度下
A.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B.私人可以转让土地
C.受田者只有土地使用权 D.庶民不受贵族剥削
2.“九鼎”是夏王朝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 周公摄政, 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王都成周,
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谷地。周公此举可印证
A.早期政治弥漫神权色彩 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
C.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 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
3.分封在商朝已出现,当时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周朝的分封主
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这说明,周朝分封制
A.加强了王室对统治疆域的控制 B.确立了贵族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
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 D.体现了统治集团对权力的再分配
4.鼎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西周时期规定庶人没有资格用鼎陪葬,但是到了春秋
晚期,很多庶人的墓葬中出现了用陶鼎陪葬的现象。这反映了春秋晚期
A.庶人政治地位提高 B.礼制的约束力减弱
C.制陶工艺水平进步 D.迷信色彩更加明显
5.据甲骨文记载,商朝王畿的职官分为四类 :文官(分管各类行政事务)武官(分管征伐、
田猎、禁卫、边防等事务) 、史官(主管祭祀)和宰(主管王宫内部事务) 。这反映出商朝政
治的特点之一是( )
A.神权至上 B.官制完备 C.家国同构 D.政族分离
6.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是商鞅变法局限性的重要表现,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
A.商鞅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 B.法家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
C.封建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 D.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7.“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
是愚民、辱民和穷民。”与之对应的措施依次是
A.焚毁诗书什伍连坐重农抑商 B.什伍连坐焚毁诗书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一什伍连坐土地私有 D.取信于民移风易俗土地私有
8.《史记商君列传》评论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1页 : .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2页
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其中明显具有夸大嫌疑的是
A.秦民大悦 B.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C.乡邑大治 D.勇于
公战,怯于私斗
9.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
朴素色彩的“重柔者吉, 重刚者灭 "的辨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 有时也表现出有效的作用。
以下主张符合“重柔者吉 "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C.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D.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
10.春秋时期,秦武公“伐邦、冀戎,初县之”;晋文公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以“异姓
之能,掌其远官”。这些“县”的设置
A.控制了宗族姻亲 B.变革了行政关系
C.分解了贵族政治 D.建立了中央集权
11.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据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制度

A.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 B.强化了贵族阶层的权力
C.确立了君主的世袭特权 D.开启了万里长城的修建
12.据史料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令群臣议帝号时,有御史大夫(冯)劫提
的建议;秦二世时,有御史大夫德参议刻石颂德之事。这说明御史大夫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2页 : .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3页
A.具有行政职能 B.监察范围较广
C.分割丞相权力 D.制约君主专制
13.钱穆先生在 《秦汉史》一书中说道: “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 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
然封建之废, 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 西周封建旧制, 固已日在崩坏之中, 封建制渐崩坏,
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 ,晋人早有县制。”由此可知( )
A.秦朝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分界线 B.郡县制在先秦时已推行
C.作者对分封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D.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度
14.据《淮南子》 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 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路攻取东瓯(浙
江)和闽越,兵力约十万;四路攻两广,其中两路攻南粤,其余两路攻西瓯,兵力约四十余
万。”下列与材料所述事件相关的是
A.发生在秦灭齐完成统一大业之前 B.在南越增设闽中郡南海郡等三郡
C.将西南夷纳入中原统一 -政权版图 D.开凿灵渠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15.袁世凯用一万两白银购得一辆“奔驰”车送给慈禧, 京郊哈德门一个名叫孙富龄的人做
御驾司机, 孙富龄跪着开车, 需要一手压油门一手压制动一手握方向盘——两只手的孙富龄
不久即畏罪潜逃。因为没能找到“三只手”,慈禧又重新回到了她的 16 抬大轿上。导致上
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盲目排外 B.专制皇权体制 C.司机技术不佳 D.坐轿更舒适
16.三国时期,东吴孙休在诏令中说道:“自建兴以来,吏民……,不循古道”,
“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当时吴国
A.重农抑商的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有较强的逐利意识
C.官吏开始涉足工商业活动 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17.董仲舒主张:“先对百姓进行教育宣扬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 使皇权神化,让百姓
无条件服从。然后实施仁政、运用法制。”对上述主张最恰当的评价是
A.神化皇权,德主刑辅 B.神化皇权,一味尚法
C.天人感应,一味崇儒 D.天人感应,以法治国
18.如表所示是依据《史记》整理的秦汉时期大都会。据此可推知,这些大都会
都会 记述
陶淮阳 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3页 : .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4页
洛阳 东贾齐鲁,南贾梁、楚
邯郸 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
燕 有鱼盐枣粟之饶,北邻乌桓、夫馀
宛 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颖川
A.带动了边疆地区发展 B.手工业生产相当繁荣
C.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 D.由地方政府自行设立
19.下图为北宋墓葬出土的景德镇窑青白瓷胡人牵马俑。该图可用来佐证

A.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 B.中西不同文化的交融互鉴
C.景德镇制瓷业的中心地位 D.宋人崇尚理性的审美观念
20.汉画中的孝子系列图频繁出现于不同载体与场所,而图中的人物和故事多不见于汉代史
传;少数见于两汉史籍者,图像与文献往往并不吻合。它们很可能由民间口耳相传、增枝添
叶而成。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纲常受社会推崇 B.“孝”成为选官标准
C.官史对儒学关注欠缺 D.儒学正统地位引质疑

二、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
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 以朝贡、 觐见、 馈赠、 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 ,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
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4页 : .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第5页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
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合指出材料一、
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2.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8 分)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
永恒真理的温习, 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 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
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
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


23.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
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
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 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
以的。”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872 KB
  • 时间2025-02-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