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B1304 T417-2023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卫星导航条带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DB1304 T417-2023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卫星导航条带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DB1304 T417-2023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卫星导航条带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ICS
B41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 T417—2023

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卫星导航条带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2023 -06 -16 发布 2023 - 07 - 01 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 .
DB1304/ T417—2023
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卫星导航条带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条带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措施要求。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区,其它生产要素与本区相似的小麦-玉米生产区亦可
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71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条件
GB/T 17424-2009 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GNSS)技术要求
GB/T 17188 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 643 农用水泵安全技术要求
NY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NY/T 1782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
NY/T3334-2018 农业机械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DB14/T 1221小型农用航空器喷雾施药技术规范
DB14/T 2303-2021 玉米小麦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条带种植
冬小麦条带种植以 4 个播种行为一个条带,行距为 10 cm;两个条带之间是一个宽 30 cm 空白带,
简称“四密一稀”。
浅埋滴灌
将滴灌带铺设在地下 1-3 cm 处,可将灌溉水和水溶肥通过滴灌带均匀而缓慢的滴入作物根区附近
土壤中。
冬小麦浅埋滴灌条带播种一体机
1 : .
DB1304/ T417—2023
能够按条带种植方式,同时实现开沟、播种、铺滴灌带、覆土、镇压的冬小麦播种一体机。
测墒灌溉
测墒灌溉技术是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在作物主要种植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定期定点
监测土壤墒情,结合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提出具体的灌溉指导方案。
水肥一体化
在农田中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全面提高
水肥利用效率。
水肥耦合
根据田间不同水肥条件,在时间、数量和方式上合理配合灌溉与施肥,达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
高产高质的目的。
4 条带种植与卫星导航播种
条带种植
冬小麦按“四密一稀”方式进行条带种植。以 4 个播种行为一个条带,条带内行距为 10 cm。两个
条带的间距为 30 cm,是一个预留的祼地条带。冬小麦收获后,夏玉米播种在这个没有麦茬的预算条带
上,行距为 60 cm。
小麦浅埋滴灌条带播种一体机
小麦浅埋滴灌条带播种一体机可直接在原有小麦条播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根据“四密一稀”种植
模式的行距,将均匀行改为窄行条带组。在播种机对应条带后方横梁上焊接安装一组滴灌带铺设装置(滴
灌带支架、开沟器、滴灌带引导轮、覆土器),调整铺设装置,使滴灌带铺设到四行小麦的中间,并覆
土 1-3 cm。
自动导航的准备及卫星导航播种作业
冬小麦及夏玉米均采用卫星导航播种,在小麦浅埋滴灌条带播种一体机上加装卫星导航系统。播前
要检查导航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和卫星信号强度。根据农机参数设置轮距、农具作业幅宽、行距、接行
间距等参数,设置规定导航路径/A-B 线路径。自动导航配置应符合 GB/T 17424-2009 和 NY/T3334-2018
的规定。
冬小麦采用配置导航系统的浅埋滴灌条带播种一体机,一次性完成平地、导航开沟、播种、铺滴灌
带、覆土,镇压作业,保证小麦行播种笔直。夏玉米采用配置导航系统的免耕施肥播种一体机,通过精
准对行播种,一次性完成基肥深施、播种、镇压作业,将种子笔直播到预备条带。
5 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系统
水源
灌溉水源应符合 GB 5084 规定。
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
泵站
灌溉泵站建设应符合 NY 643 规定。
过滤器与施肥器
2 : .
DB1304/ T417—2023
过滤器是对灌溉水中物理杂质的处理设备与设施。根据水源泥砂状况、有机物状况进行配置,可选
用离心过滤器、砂介质过滤器、筛网过滤器或叠片过滤器。
根据水源条件可选用压差式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隔膜泵或比例施肥泵等。施肥罐的大小可根据
施肥面积、施肥时间、单位面积施肥量和施肥罐中肥料溶液浓度而定。
输配管道设置
输配管道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根据地块取舍,面积小不用分干管)、支管、毛管(滴灌带)。毛
管采用内镶片式滴灌带较好,滴头间距 30 cm,滴头流量 2-3 L/h 左右。一般主干管、分干管埋入 50 cm
以下,支管置于地表,以便移动和检修。支管为双向布置,分干管上出水口间距以 100-120 m,支管长
度 30-50 m,可接 20-42 条滴灌带(根据单井出水量和控制灌溉面积决定),滴灌带与支管交接后单向
工作长度 60-80 m 为宜,末端截断封口。滴灌带规格应参照 GB/T 17188,灌溉施肥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GB/T 50485 规定。
水肥一体化系统维护
1)系统每次工作前先用清水灌溉 5-10 分钟,追肥前先滴清水 30 分钟,充分清洗滴灌带,检查田
间给水一切正常后开始施肥。施肥结束后,再连续滴灌 30 分钟以上,将管道中残留的肥液沖净,防止
化肥残留阻塞滴孔。
2)滴灌带压力保持在 - MPa 为宜。
3)定期对管网进行检查,如有漏水立即处理。对损坏处应进行维修,冲净泥沙,排净积水。
4)夏玉米收获前利用微灌管收获机械回收滴灌带。
水肥管理
灌溉
播种结束后及时滴出苗水,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如遇极端低温,应躲过低温滴水。
生育期内,灌水次数和灌水量依据田间土壤墒情情况而定,田间持水量低于 70%时及时灌水,每次
3
滴灌 20 m/亩左右。墒情监测方法参照 NY/T 1782 的规定执行。
施肥
按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肥力状况及产量水平,科学合理施肥。
冬小麦季氮肥基追比为4:6,磷肥基追比7:3,钾肥全部基施。基肥在耕整地作业时旋耕混合至15-20
cm 土层,或开沟条施至 15-20 cm 深处。追肥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在冬小麦起身期,扬花期
和灌浆期进行补肥,氮肥分配比为 3:4:3,磷肥全部在扬花期施入。
夏玉米季氮肥基追比为 3:7,磷肥基追比 7:3,钾肥全部基施。基肥在播种时测深施入,距离种子
10-15 cm,追肥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在夏玉米拔节后期,吐丝期和灌浆期进行补肥,氮肥分
配比为 5:3:2,磷肥全部在吐丝期施入。基肥使用应符合 NY/T 496-2010 的规定,追肥水溶肥料应符合
NY 1107 的规定。
6 栽培管理措施
秸秆还田
冬小麦-夏玉米采用带有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作物收获、秸秆粉碎和抛撒还田作业。
冬小麦秸秆抛撒在地表。夏玉米秸秆通过深翻还田或两次旋耕还田。翻耕后要用旋耕机进行整地,秸秆
还田技术规范应参照 DB14/T 2303-2021。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 的规定,播前包衣拌种应符合 GB 15671 的规定。
3 : .
DB1304/ T417—2023
田间除草
冬小麦-夏玉米均采用苗后茎叶喷雾方式进行除草。分别在冬小麦 4-6 叶期和夏玉米 3-5 叶期用高
架打药机进行除草作业。除草剂使用种类和使用量应符合 GB/T 8321 和 GB 4285 的规定。
虫害防治
冬小麦-夏玉米田间病虫害多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虫害防治多采用种子包衣和茎
叶喷雾的方式,由于地上虫害多发生于作物拔节期后,植株高度较高,推荐使用无人机飞防喷雾的方式
进行虫害防治。杀虫剂使用种类和使用量应符合 GB 4285 的规定,无人机飞防应依照 DB14/T 1221 的规
定执行。
病害防治
冬小麦-夏玉米田间病害的发生与气候、种植方式和虫害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病害的防治主要通过
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也可配合除草剂或杀虫剂共同预防。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土壤或根茎部
位的病、虫害可在施肥或灌水时进行化学防治。杀菌剂使用种类和使用量应符合 GB 4285 的规定。
适期收获
冬小麦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粒重已达最大,且籽粒机械损失最小,应在此时期及时进行机械收获。
夏玉米籽粒基部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后 7-10 天为最佳收获期。如果采用机械化籽粒直收,可以进
一步推迟收获,玉米籽粒水分降至 25%以下时进行收获。
————————————

4

DB1304 T417-2023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卫星导航条带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