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杜甫月夜-对写法(上课用).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杜甫月夜-对写法(上课用) 】是由【748923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杜甫月夜-对写法(上课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杜 甫
月夜
历代写月名句:
添加标题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01
添加标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02
添加标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3
添加标题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04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添加标题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添加标题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添加标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添加标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遇李白,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遗。
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冬死于赴岳州的舟中。
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
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故称“诗史”。
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与李白合称“李杜”。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在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理解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明确:杜甫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不说自己思家,却说家中妻子思念自己,更见思家心切。
明确:闺中的妻子。引导:明明是杜甫写的诗,应该是“今夜长安月,思念鄜州妻”才对啊。怎么反而写妻子思念自己呢?
问:首联望月之人是谁?到底写谁思念谁?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对写法(借人映己、主客移位)
是虚写、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答案:运用对写法,撇开自己从别人入手,以虚衬实。想象妻子在鄜州独对明月,痛苦挂念丈夫的情景,实际上是暗写自己在长安正独对明月,深切地惦念妻子。从妻子一方落笔,设身处地地替妻子着想,更含蓄深切地表现了对妻子的担心、思念。
妻子明明有儿女在身边,怎么说是“独看”呢?
添加标题
我们来看颔联,就可理解: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添加标题
因为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儿女还小,他们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所以,妻子只能“独看”。这里用小儿女的不解忆衬托妻子的“独”。
添加标题
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很长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更是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今夜只独看,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 月而“共忆”的往事吗?

杜甫月夜-对写法(上课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489238
  • 文件大小5.43 MB
  • 时间2025-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