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注射给药药物的吸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注射给药药物的吸收 】是由【fanluq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注射给药药物的吸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三章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注射给药的药物吸收
单击此添加副标题
202X
202X
注射给药(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是一种重要的给药方法,起效迅速,常用于一些急救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注射给药的吸收是药物由注射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过程。
01.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无首过效应,易于控制;
02.
适于不宜口服、口服不吸收或在胃肠道不稳定的药物
03.
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04.
局部作用、全身作用、长效作用、诊断疾病
05.
缺点:使用不便,注射疼痛
注射给药优点:
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
注射方式:静脉、皮内、皮下、肌内、鞘内、关节腔、玻璃体内、局部等
静脉注射 (iv)
药物 → 血液循环 →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 心脏(无肝首过效应) → 肺(肺首过效应:巨噬细胞吞噬、酶降解和排泄) → 动脉 → 作用部位
静注量 < 50 mL,否则静滴
通常为溶液剂,也可为乳剂
肌内注射(im)
将药物注射到骨骼肌中,通常选择臀部肌作为注射部位。
较安全
有吸收过程,但吸收程度高,与静脉注射相当
容量一般为2~5ml
溶液、乳剂、混悬剂
溶媒为水、复合溶媒
以油为溶媒可以缓释
皮下注射与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sc):结缔组织→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全身作用
注射容量:1-2 mL
皮内注射(ic):真皮层注射
注射容量:- mL
血管少、血流慢→局部用药(局麻药)或延长治疗作用(胰岛素)可给予油混悬剂和植入剂
皮内血管细、少,药物难吸收进入体循环:诊断、过敏试验
1
2
3
4
5
1
动脉注射(ia):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内,不存在吸收过程和肺首过效应。
3
腹腔注射:以门静脉为主要吸收途径,药物首先通过肝脏再向全身组织分布,此种给药途径多用于动物实验。
2
鞘内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椎管内,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
4、其他部位注射
注射部位的血流状态:
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
淋巴液的流速:水溶性大分子和油溶液注射剂
按摩和热敷
运动
肾上腺素收缩血管,合用减少吸收
1、生理因素: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
解离度和脂溶性影响不大。毛细血管壁的膜孔半径3nm,允许<800的药物分子通过
难溶性药及非水溶液。药物的溶解是限速过程
蛋白结合。蛋白质结合物的解离速度<透膜速率时,成为限速过程。
剂型因素:
01
溶出速率:
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剂
01

注射给药药物的吸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anluqian
  • 文件大小1.67 MB
  • 时间2025-02-11